把马大夫的诊断书和处方作为思想文物收藏起来,下面我们重新对资本经济所患病症(准确地说应为“工业革命”所患病症)进行病理分析。
资本的本质就是组建工场或工厂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资本革命的本质就是以工场或工厂代替家庭手工作坊,属于社会革命。
资本经济的本质就是制造经济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激发以制造经济要素为核心的经济因素,属于生产力革命。比如:开矿、冶炼、铁路、造船。
一,经济要素的不平衡。
工业革命初期,经济要素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此时,社会经济要素有三个:劳动、土地和制造。
第一,制造经济要素极度匮乏。要建成一个制造工厂,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土地、购买设备、购买劳动、购买原料,哪一项资源的得到都需付出高昂的金钱成本。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具有这种硬实力者凤毛麟角。
第二,土地经济要素相对缺乏。工业革命需要人口、人才、知识、技术、资金、原料向城镇集中,快速扩张成为新兴城镇的必须。于是,城市郊区土地的价格翻着跟斗地往上涨,谁在城郊拥有一块土地,就意味着谁能“一夜暴富”。但远离城市的土地,除了依然靠种植养殖,并未有实质性改变,那里仍然贫穷。
千万不要被教科书的简单化一给带偏,以为只要拥有土地,就绫罗绸缎、山珍海味。远离城镇的封建领主,家里凑不出一百个金币的绝不在少数。即便是为制造活动提供羊毛、棉花、铁矿、煤炭的远郊土地,也因交通工具的改进、越洋航线的开通,全世界原材料源源不断地涌向西欧,其经济价值也大为下降。
第三,劳动经济要素绝对过剩。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大批封建领主要么把土地高价卖给工厂主,要么荒废土地,用来养羊、用来挖矿,领地内的农业家庭一夜之间成了赤贫者,除了一双手,一无所有。随着手工工场的兴起,家庭手工作坊纷纷破产,大批手工业者沦为城市无产者。工业发展也在推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远离城市的封建领主只需少量农业家庭继续耕作,多余的农业人口被抛向城市。
经济要素的不平衡,会导致各类经济要素拥有者在利益分配谈判中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这种悬殊又会伤及非稀缺经济要素拥有者的利益。以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为例,某资本拥有者为使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决定选择二百名工人。可工厂大门外却有三百名工人在等待工作。此时,资本拥有者最自然的行为逻辑:一、能不能在工作量不减条件下,把预计使用的工人从二百降到一百五十人;二、把预计的每周支付两个英镑减为一英镑二十便士。这不是卑劣的道德选择,而是除罗伯特?欧文以外,任何一个正常人的选择。
工厂大门外面的三百名工人,虽然资本社会赋予他们平等的政治权利、自由的选择权利,面对一百五十个就业机会,平等和自由只是宪法中华丽的辞藻、讲义上空洞的说教。他们必须放弃平等、放弃自由,才能取得生存的机会。拥挤在城市里的广大劳动经济要素拥有者,在没有听到领袖们的那句怒吼以前,除了流泪,就是向资本屈服,他们别无选择。
经济要素的不平衡,引起社会发育不良,权利天平严重倾斜。此时,资本拥有者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主宰着整个社会生活。议会是资本的议会、法院是资本的法院,军队是资本的军队,学校是资本的学校,甚至连教堂也是资本的教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工业革命的初期出现的资本阶级对劳动阶级的统治,不是源于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是源于国家制度,如资产阶级政权,而是导源于经济要素的不平衡。
今天的现实有助于印证我们的结论。当今欧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依革命导师们指定的方向前进,是因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资本的扩张,资本、土地、劳动等经济要素的关系趋于平衡,阶级矛盾趋于淡化,各要素的所有者在社会中找回了自己的权利和权力。反之,倒是那些继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开始尝试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激烈的阶级矛盾,有些国家终于导致劳动拥有者掌握政权,建立起劳动者社会。
二,工业革命重塑国际关系。
工业革命初期,除了导致出资本阶级与劳动阶级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外,还导致出资本国家与资本国家之间的国家矛盾、导致出资本国家与非资本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
关于现代国家的性质,我们曾明确认定她是利益主体的“联合体”,是依据自然人利益主体对资本、土地、劳动和市场等经济要素的要求,沿袭历史所形成的语言、习俗、信仰、生存区域建立的联合体。其基本职能是维护利益主体的权利和权力,保障社会的利益秩序,是国内利益主体意志的集中体现。
工业革命后,西欧少数几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由历史所形成的生存区域远不能满足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用新式工业设备武装起来的利益主体,强烈要求走出国门,去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和资源,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利益主体的这一要求和意志必然转化为联合体的要求和意志。工业革命制造出的庞大经济能量,支配着联合体的大炮和刺刀,开始向外扩张和征服。资本国家的侵略性、殖民性面目狰狞地暴露出来。面对软弱、落后的非资本国家和民族,他们肆无忌惮地掠夺、瓜分。人权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统统无效,掠夺、瓜分的唯一依据就是实力原则。依凭实力,确立资本国家彼此间关系,依凭实,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整个近代史,就是资本国家侵略、扩张的历史。
资本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国家间的实力关系不断改变。依据旧的实力关系划定的势力范围,逐渐不适合新的实力关系对比。新近强盛者要求重新确立彼此关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既得利益者坚决维护旧的关系和范围,矛盾、冲突不可避免,谈判、争吵、漫骂,最后是战争。
现代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没有什么不同。古往今来,无论战争者打出的旗号是什么,目的就一个:利益。争夺、侵略是为了利益,维护、捍卫也是为了利益。纯粹为了某个精神原则、为了某个神秘教义的战争从来没有。一切精神原则、一切宗教教义都是某种利益关系、利益要求的体现,战争的本质不是精神原则,而是利益归属。战争的这一本质被资本赤裸裸地展示出来。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几乎所有战争都与资本紧密相连,或者表现为资本国家与资本国家之间的争夺与维护,或者表现为资本国家与非资本国家之间的侵略与捍卫。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把资本战争推到了顶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