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的惶恐和满脸的错愕中,2022年戛然落幕。尘埃与鸡毛,犹如漫天的冬雪,纷纷扬扬。困惑与悬疑仿佛代替了以往过年时的璀璨烟花,升起,绽放,然后沉寂。
但我要说,感谢2022年!
不是感谢瘟疫搅黄了无数人珍贵的活路和活蹦乱跳的生活信念,也不是感谢病毒带走了许许多多难以释怀的鲜活生命,也非是感谢俄乌纷飞的炮火血洗了世界的和平与生命的宁静,更非是感谢某个烧烤店里飘出的肉焦味或者是一条铁链演绎出来的冰冷传奇抑或是学生可以凭空消失在空气中的某个高深莫测的学校。而是:感谢2022年的苦难时光,换来的灵魂的成长与成熟。
一系列的关键词,回顾2022年犹如将心跳系在过山车上的365个日日夜夜,也是2022对2023语重心长的寄语。
关键词一:管控与依赖。
瘟疫来的雨骤风急、排山倒海,直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寸土地。对于历史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平凡苍生,第一反应无外乎就是双膝跪倒匍匐在地祈求上苍给条活路。
我们的双膝现在不跪了,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内心的脆弱和依赖,依然如故。因为我们的精神还是跪了,我们心悦诚服并且满怀依赖地将自己的安康与家人的生计双手奉给了一个热词:管控。
但事实和时间已经无比严肃地告诉你,过度的依赖其实是一场掩耳盗铃般的逃跑,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而且还要付出自由的代价。
这并非是说管控没有作用和毫无必要,而是说,一定程度和时限的管控是必要的,但管控并非万能,并不能像温暖舒适的高铁将我们安全地送达最后一站,途中岁月静好。
因为在大自然冷酷无情的面孔前,历史的路途中从来没有风雨不透的温室,历史的车辙下也从来没有不沾淤泥的阳关大道。
因为还有一个热词叫做“次生伤害”。我们亲历了喊楼的波澜壮阔,我们遇见了医院门外不得而入的重症老人,我们也见识了为父则刚带刀出行为儿买药的剽悍父亲,我们也听闻了为父网上买饭反遭网暴后怆然自尽的弱女,我们亲身体验了失业和倒闭的严酷,我们见证了断供断贷的无奈,我们更是感受了囊中羞涩和饥肠辘辘的刺痛,我们还经历了父母辞世却无法奔丧只能在街头嚎嚎大哭的人伦惨剧……
而最后的事实胜于雄辩:病毒从来不曾被捂死。霍乱流行了几个世纪,鼠疫也祸乱人间几百年,埃博拉的历史也以数十年计,也即是说,病毒的寿命可能比所有人的一生都要漫长,那么,你愿意用你一生中的几个三年来持之以恒心无旁骛地捂死病毒?
所以,值得我们念念不忘并托付以身家性命的热词应该是“科学”!
但当病毒最后无可避免地泛滥、当许多人开始不遗余力地抢布洛芬抢某花某瘟抢蒙脱石散之际,还有人用尽吃奶的力气在大声疾呼“管控”!
过度依赖和寄望于管控,其实是一场掩耳盗铃式的逃避。逃避现实的严酷,逃避历史的教训,逃避未来的风险,逃避自我保护的艰辛,逃避自我选择的责任,逃避自然科学的规律。
但四季有严寒酷暑、人有生老病死,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天涯有没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容你建一个风雨不进的末日堡垒,与世隔绝,自生自灭?若没有,那就让灵魂长大一点、成熟一点,拜托,赶紧的!
关键词二:专家与网红。
花有几样红,专家各不同。有的专家是专家,有的专家是砖家,有的专家是直播带货的赢家。
而网红就是网红,向网而生,因网而红,最后又断网逃生。
张文宏对瘟疫前后一致的专业说法、不偏不倚的专业态度,虽不能说完美无缺和一贯正确,但起码对得起业界良心和“医者父母心”的这一句古训。
司马南,网络又名司马夹头,谓之“骂美是工作,在美是生活”者也,他就是一个专事攻击比他更网红的人物的一个网红。
比如,无论张文宏说什么,司马南都要竭尽全力地反驳。而张文宏的沉默,并没有留给司马南片刻的得瑟,因为网络上数不胜数的口水都对准了他,犹如万箭齐发。
有“万人皆骂我独醒”的人认为,司马南虽然被万人唾骂,但他其实痛并快乐着。因为司马南在以一骂换回万人骂的同时,流量也趁机蹭蹭地更上了一层楼,不久就可以再买一栋米国别墅了。
而我也在从张文宏和司马南双方阵营的上空呼啸而过的疾风中,嗅出了一丝丝特别的味道。
因为张文宏和司马南,其实都是践行公民权利的先行者,他们不约而同地从专业或者言论自由的方向,对“什么是公民社会的公民”,率先身体力行做了两个对照鲜明的垂范。
张文宏也并非一贯受拥戴,想当初他早早地说出了“共存”的那两个字时,骂他的人可远远不止于司马南。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原因是基于专业责任,一个原因是基于公民说话的权利。
而司马南则没那么复杂,对医学他一窍不通,但他有公民说话的自由。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些震耳发聩的名言警句,不仅对我们喜欢和赞成的言和行有效,而且对于我们不喜欢不赞成的言和行,也应该有效。
一个人威望越高、受到的欢迎和拥戴越多,就越应该对他的言行保持警惕、进行检视、甚至是批评。我们怀念的某个人曾经说过,世界不应只有一种声音。世界不止一次地证明,当只剩下一种声音时,威胁和危险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如影随形。
所以,如果司马南没有对张文宏进行明显的人身攻击,没有触犯法律,可以忍一忍或者静观其变,就像张文宏本人那样淡然处之。当然可以反驳,但同时也应该容许司马南们的存在。因为,对于张文宏这种当量级别的公众人物,多一个如司马南们一般既讨厌又苛刻的挑刺客,也不无益处。
米国的网红总统特朗普在位时,最高的民众支持率还不到50%,反对率有可能反而超过了50%。但这并没有导致特朗普下台,更没有导致米国的末日降临。
最近还有一个米国网红,在舞台上公开声称“只要你说话的声音阴阳怪气,就能当选米国总统,什么政策理念全都是扯淡,没有一个总统的声音是正常的,特别是特朗普”,接着他怪声怪气地把肯尼迪、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特朗普和现任总统拜登的声音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个遍,彷佛每个总统一开口就都是小丑,最过分的是,他居然说克林顿一开口就像是在勾引女性,而模仿拜登说话的口气就像是要立马断气一般!而台下哄然大笑、掌声如雷。
所以,我对于司马南之流,颇有厌恶,但不关注、不唾骂、不搭理。
他是钻了网络和法律的空子,但就算是他不钻空子,也有其他的人去钻;就算是他不收割流量和智商税,也有其他的人收割,就算是他不践行“骂美是工作,在美是生活”的信条,也有其他的人践行。通通这一切与我何干?
我们不能既想要言论自由的红利,却又不想要它带来的闲言碎语,因为这就是它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好比疫苗,有免疫的功效,同时还有副作用呢。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没走出信息茧房却又开始作茧自缚。
容忍在于度。在底线之上,容忍的“度”越大,容忍的言和行就越多,而且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这个容忍的“度”,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最关键在于,容忍司马南们的这个“度”,也是对于我们天然拥有的说话的权利认可的刻度。
而这,也是关于成长和成熟的其中一门课题。
关键词三:完美与缺陷。
从上面两个关键词的解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病毒会一直存在,司马南们也会一直存在。
病毒的存在,对有生理洁癖的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灾难,而司马南们的存在,对有道德洁癖的人来说,无疑是另一个天大的灾难。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完美的世界?答案是,这个真没有。
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父母倾尽所有的心血和宠爱集于我们一身,而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也从来不曾完美过,更何况乎病毒与司马南们之于我们?
人吃五谷生百病,无一幸免;而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矛盾与恶毒,本质上都来源于不完美的人性。因为人性不完美,所以世界不完美。除非消灭人类,否则人世间永远会有自私、贪婪、不公、腐败、滥权、欺骗、霸凌……
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将问题设置为0和1,然后断然决然地选择其一;我们只能将问题设置为1到100,而且无比清晰地知道,我们永远无法到达100,而只能祈求到达60或者至多80以上。
就说病菌检测的阴性,以为是病菌为零?不,那不过是病菌的数量在某个临界值之下,这个临界值也是人为规定的,而且还在不断地调整之中。
是否承认不完美和接受缺陷,是理想主义者和乌托邦主义者的最大区别,也是一个幼稚民族和一个成熟民族的重要不同。
关键词四:觉醒和巨婴。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婴儿为什么喜欢哭?因为他不了解好与坏背后的界限,他不知道对他而言最好的界限在哪里,他只会屈从于最原始的欲望和最天然的恐惧,从来不会深度思考和判断,而只习惯用最直接最简单的哭和笑来解决问题。
有人据此发明了“巨婴”一词,寓意简单明了。
人们和社会对于巨婴的期待,就是心智也能像肉体一般快高长大,早日成长与成熟。
而一个社会人的成长与成熟,有赖于心智的觉醒。至于如何觉醒,有人用一句简单粗暴直击人心的话,将“吃一堑长一智”的古训诠释得淋漓尽致:一个人的觉悟,1%靠别人提醒,但99%靠千刀万剐!
但若即使是挨了千刀万剐,却只认得了一把刀,换一把刀照样一遍又一遍地剐,更遑论认清背后拿刀的人!这样的人,仍旧是巨婴无疑。
关键词五:真相与逻辑。
你能想象吗?在美国至今仍然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而所有关于地球的卫星照片,都是基于别有用心的伪造。
而假如你刚好看见了悬挂在万达电影院外的胡某雨的巨幅照片,你又会想到什么?
如果按照眼见为实的原则,我们无可避免地会陷入不可知论的困境。我们无法确信真的有一座名字叫做巴黎的国际都市,只因为我们从来不曾到达过;我们也无法确认自己刚刚离开的火车站在我们到达之前和离开之后,是依旧如我们所见的一座火车站或者其实是一片沙漠;我们甚至不能确认睡醒前后的我们还是不是同一个自己……
但幸好物质世界里有一个东西叫做信息渠道,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常识与逻辑。依据信息渠道的公信力和常识与逻辑的推理,我们可以判断信息的真伪度。
在2022年当中,有太多的事和物需要证实或证伪,有太多的疑问需要明确的答案,而真相却在信息的渠道和常识与逻辑的相互倾扎中遍体鳞伤血肉模糊。
而血肉模糊的真相,在灵魂的成长与成熟的叙事中,往往是一个最冷的笑话。因为它留下的一串又一串的灵魂拷问,不仅让灵魂打了无数个冷颤,还顺便嘲讽了成长与成熟的庄严。
真相也许永远在路上。我们期盼,真相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有人说“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句外来语是误读,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但真相不同,迟来的真相也是真相。
关键词六:理智和鸡血。
在2022年的时光倒影里,一定抹不掉世界地图上北方的那场血与火的硝烟。孰是孰非今天不谈,只想说说理智与鸡血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民间辩论。
鸡血入心,豪情万丈、热血沸腾,只怨身在硝烟外、不能披挂上沙场。不顾现实和理智而只讲情怀的有关那场战争一厢情愿的预设,如今早已落了空。即使还有人死鸭子嘴硬,中气也早已泄了一大半。
国力不济、国际孤立、士气低落、兵器老旧、后勤不足、指挥失当、通信落后、能源杀手锏失灵……
鸡血不是精虫上脑的春药,更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唯有现实与理智,才是避免踩雷的不二法门。
但愿一年以后的今天,那些曾经鸡血入心的人,经过了一番灵魂的精神透析后,长大了,成熟了。
最后的关键词:成长与成熟。
2022年的无情与灰暗告诉人们,世上的道理和人生的道路,都有赖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种判断和选择,代表着现代社会一个最核心的关键——公民素质。
公民,并不是针对一个自然人的称呼,它被赋予了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社会能力与社会素质的制度属性。
现代社会公民素质最核心的要素是遵守法制?是相信科学或者宗教?是坚守道德和良知的底线?其实都不是。现代社会公素质民最核心的要素,是自由的思想和表达、自主的判断和选择。这看似一种社会权利,但更是一种能力和素质。当然,现实和理智、法制与科学,也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自由的反义词我们都知道是什么,而自主的反义词是依赖和逃避。
无数或近或远的事实证明,依赖和逃避外加追求完美,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更大的险境之中;而放弃现实、理智与科学却偏爱情怀,最后的结局就如同一个业余拳手和职业拳王的对决。
一个过度依赖、过度追求完美却逃避真相、逃避自我选择的责任、在面对扑朔迷离的局势时放弃现实与理智而选择情怀的人,是一个幼稚的人;同理,一个过度依赖、过度追求完美却逃避真相、逃避自我选择的责任、在面对扑朔迷离的局势时放弃现实与理智而选择情怀的民族,是一个幼稚的民族。
一个幼稚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总会一直原地打转,他们的文化则只会一直拾漏。
毋庸置疑,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幼稚与成熟,最终都会汇集成一个民族的性格;而一个民族的性格,会再度汇集成民族的历史;性格决定命运,同时也决定历史。
也毋庸置疑,历史确实具有惯性,它惯于在原地打转做向心运动。但我们坚信,历史的加速度终究会克服自身的向心阻力,带着历史朝着明天和远方飞奔而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