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我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而今过了不惑之年才读懂,父亲的背影,是一座山峰,是一份温暖,是一把为子女遮风挡雨的伞。
(一)
我10岁那年,父亲送我去加洲村中心校上三年级。家里到村中心小学有五里路,这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到村中心小学做寄宿生。
父亲走在前头,一头挑着被子,一头挑着米和木箱子。他迈开步子走出家门,走出村口,走向通往学校方向的山梁。父亲叮嘱我:“学习要上心,食堂开饭时饭盒很烫,你拿饭盒的时候要准备一块布,别烫着手。”我走在父亲身后低声应着,把父亲的叮嘱都记在心里。
我和父亲没有更多的交流,只是跟紧着父亲从家门口走出村口,走往去学校的路上。在我当时看来,父亲挑的只是我在学校要用的东西,而今我才明白,父亲担起的是一份责任。
我依旧记得,在通往山梁的路上,父亲的背上已被汗水浸透出不规则的图形。一路上,我眼里除了父亲的背影,还有远处一座座伟岸的山峰。
(二)
我上初中时,都是父亲去学校给我送米送菜。
离家十里的大埠岗镇,就是中学所在地,作为寄宿生没办法带齐吃一个星期的菜,只能靠家里人补送。尾数逢3和8的日期,是镇上赶集的日子,也是父亲给我送米送菜的日子,这一天也就成了我最期望的日子。
父亲总是把头靠在班级的玻璃上往班级里找一圈,当其他同学的脑袋往玻璃方向转的时候,我也认出站在窗外的父亲。征得老师同意后,在同学的哄笑声中,我有些羞涩地走出教室,接过父亲手里的米和菜,从父亲手上接过带着体温的零花钱。
父亲只是简单地叮嘱我:“好好学习,饭要吃饱!”我和父亲依旧没有更多的交流,哪怕从心里感激父亲,我从嘴里却说不出“谢谢”一词。我只是看着父亲,他微笑着从我面前转身,然后快步地走向学校大门口,似乎他生怕在班级门口停留太久影响我上课。
父亲瘦小而利索的背影,在我的初中校园里,一晃就是三年。
(三)
我上大学时,是父亲陪我去注册。
我所上的大学,离家大约四小时车程。那次是乘车火车去的,因为是上学高峰期,路程也不算远,我们买的是站票。
一路上,父亲总是问我要不要喝水,还忙着去车厢那头为我洗水果。我清楚地记得,放地下当坐椅的拉杆箱,父亲只坐了不到半小时,每次再让他坐,父亲总是笑着说不累不累。开学几天后,我收到父亲写的信,父亲在信里写到:“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钱不够就给家里写信。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纪律,要和同学关系友好,大学学业没高中那么紧,要学会抽时间多看书…”。
看着父亲的来信,我眼眶湿润了,开学时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父亲叮嘱我“站在行李箱旁边,不要走开”,说完他自己去找缴费的地方,个子瘦小的他挤入人群中,努力地垫着脚尖看着注册流程……我忽然觉得,此刻父亲的背影,比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还温暖。
回首我的40余年人生,回忆父亲在我成长中的背影,我们的父子情份足以凝成一句话:父亲在风雨中泥泞满身,而我,在他的伞下已过半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