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双减”的步伐,语文学科作业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让孩子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让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以《坐井观天》一课为例,我巧妙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作业,学生们积极参加,各显身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我们小时候就知道啦!”
听到这句话,我被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逗笑了。仍处在“儿童期”的他,口中的“小时候”感觉是很遥远的事情!
的确,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环境和能力上已经和过去的孩子大不相同,他们从小见多识广,像《坐井观天》这样的故事恐怕大部分孩子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课文还是要学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兴趣学呢?
不如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自选伙伴,合作表演课文内容。我很担心,这个作业会不会也像课文学习一样受到冷遇?没想到,我刚刚说完作业安排,大家都来了兴致。
“老师,我要当那只青蛙!”
“老师,我来当小鸟!”
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
大家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我嘱咐孩子们好好准备,第二天课堂见。
翌日,语文课如期而至,我隐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好像大家都很默契,在期待着什么。我讲完生字后,终于有个孩子按捺不住举手说:“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给大家表演‘坐井观天’呢?”
寓言故事我来演
当我还在怀疑孩子们会不会只图热闹,形式大于内容时,却被他们惊喜到了。我以为大家都会选择拿着课本上台朗读,没想到上台的同学拿着自己做的头饰,自信地开始了表演。不等我强调纪律,台下的观众已经安静下来,认真地观看起来。
瞧!戴上神奇的动物面具,用上自己设计的道具,二年级的这群孩子们变成课文里的角色,和小伙伴们一起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
“真是有模有样!”我心中欢喜。孩子们的语气、神情都很到位,文中的内容呈现也很完整。我想台下的孩子跟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不然这自发的掌声怎么会如此热烈。
看完精彩的课本剧,大家都有点跃跃欲试,这个时候进行朗读指导简直是事半功倍。
寓言故事道理多,孩子们都能明白吗?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种情境,一是续编故事,说说跳出井口的青蛙会发生什么?二是根据情节想象绘画。
想象绘画续编故事
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择一种情境有感而发,稍加引导,孩子自己就能把寓意说出来。能力更强的学生,还拿出了自己创作的连环画,续编了一个小故事。有的孩子说自己身边也有像青蛙一样的人,并以劝诫的口吻说道:“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你要好好学习,多长见识!”还有孩子说:“老师,这不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嘛!想看更美的风景,当然要跳出来呀!”声音虽然稚嫩,但传递出的内容真是让人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就这样,一堂可能会沉闷的课变得精彩纷呈,我的内心仿佛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总量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教无定法,作业也没有固定模式,作业从内容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我们可以利用好作业设计这个抓手,促进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好的作业,一定不是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有趣的作业,可以成为课堂的“调味剂”,与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北大街小学 祁文静)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_县区动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