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慢慢来
我们往往急于达成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能放慢脚步,陪他一起往前:我们往往只关注成绩,而忽略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自信、阳光、乐观;我们都曾因为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而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其实,一个孩子的转变,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需要慢慢来,抓住时机从而促进改变的。
我们班有一个新转来的孩子,皮肤黝黑,长相憨厚,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例如:课桌上不放杂物,只能摆放上课用的书本,反复多次强调以后,其他同学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唯独这个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上课时,饭盒、水杯、其他学科的书被他堆成了小山,头总是埋得低低的,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我多次和他交流谈心,也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多加劝导,可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对此,我深感无力,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个“怪人”。不愿意与他交流,甚至是交朋友。
一次作文课上,作文题目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将“特点”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我问学生:“什么是特点呢?”同学们答道:“特点就是一个人最特别的地方。”孩子们也迅速的给出了如何写特点,要从外貌、性格、爱好、品质入手,根据同学们的答案,我随机请了一位离我最近的孩子,问:“孩子们,那这位同学外貌上最特别的是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即哄堂大笑,我不明所以,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一位同学连忙告诉我:“老师,因为他黑啊,黑得和非洲人一样,我们都称它为‘黑娃’”。“黑娃”这样的称呼一下子传到了我和那位同学的耳朵里,我一愣,低头看到那个孩子脸涨得通红,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眶的泪珠也在不停的打转,仿佛随时要滴落下来,见此情形,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并不是我平时见到的那样不管不顾,无法约束,他的内心敏感孤独,如果这件事我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去干涉,或者斥责其他同学,强迫他们道歉,那其他学生可能对他的态度会更糟糕,对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会有很大的打击。
我思考片刻,对孩子们笑道:“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很会抓人物特点,那这篇作文为什么要写身边的人呢?”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说:“因为身边的人,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亲近的。”“对啊!身边的人是最亲近的,我们要学会爱护并尊重身边的人,我们也应该多发现他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我们班,你们最亲近的‘黑娃’吧,这个黑可是老师对他长相的赞扬,因为这代表着健康,欧美人还故意将自己的皮肤晒成小麦色呢!那除了外貌,你还能找到他其他特别的地方吗,并送他一个新的称号。”
一听我提的问题,同学们立刻开始了讨论,5分钟之后,有同学举起了小手,说:“老师,虽然我们没有和他打过篮球,但我觉得他篮球打得很好,投球很准,我们小组想送他‘篮球小王子’这个称号,希望能和他比试比试。”说完,他抓抓头边笑边坐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说出了这个孩子最特别的一面,有“飞毛腿”,有“短跑达人”……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高兴地说:“孩子们,你们真棒,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听了你们这一讲,我觉得我们班又添了一位运动猛将,以后运动会时,我也不会发愁了!”孩子们都笑着说:“那我们班今年的冬季运动会肯定能拿一等奖啦!”我再次将视线放到这个孩子的身上时,他的眼角也露出了笑意,这是我从没见过的,也是我期盼已久的。
从这节课后,我惊喜的发现,上课时,这个孩子的书桌变得干干净净的,他会按时完成作业了,即便可能正确率不高,但他依旧努力完成,在运动场上,多了他和同学们一起练球的身影。
在这个教育案例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意识不到“黑娃”这个称呼,对于别人的伤害,正因为同学之间的不了解,导致了学生会以貌取人,这件事的发生,使得这堂作文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堂学习知识的课,更是教孩子们如何去发现其他同学优点,关注身边同学品质的一堂课。
对于老师而言,这堂课也及时警醒了我,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应存有固定思维,每个孩子都是多面性的、发展性的,单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不全面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将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树苗,那么他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刚入校时,我急于将他转变,没有注意方式,只是一味的希望他遵守规则,没有注意这个孩子内心的变化,刚转学的不适应,对转学这件事的不满,和新同学的不熟悉,他以不遵守规则表达他的抗议,以冷漠对抗其他同学的接触,所以导致他厌学情绪的滋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个孩子虽然在学习上面没有那么优异,但是他在运动上很有天赋,当我们一起找到他的优点时,他有了被认可,被发现,被接纳的喜悦,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