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人民领袖题词赞颂的人,他是时代先锋楷模,卓越的人民战士。但是,他生前的鲜活话语却很少被人听到。近日,在一次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中,雷锋生前的一段报告发言让人过耳不忘。而留下雷锋声音的人,则是一位离休老干部——原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特效音响师王毓民。
01穿越炮火的音响师
王毓民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纯属偶然。1948年6月,当时的王毓民刚刚14岁,他是一支东北野战军从他家门前经过,顿时想起了两个当兵的哥哥,便跟部队走了,被编入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辎重营一连,当了一名通讯兵。他随着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出生入死毫不畏惧。在攻打锦州时,他奉命给前线押送弹药。由于道路颠簸,手指被沉重的弹药箱挤碎了,至今还留有伤痕。打天津时,他正随部队冲锋,忽然看见有个黑乎乎的东西从天而降,他急忙卧倒趴在地上。随即,不远处传来"轰的一声,原来是敌人扔过来的一颗手榴弹。王毓民说:“那次差点把命都丢了。”
在天津,他意外地与两个哥哥相见,并被借调到了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从此,王毓民与舞台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剧社当通讯员时,他每天给演员烧开水、打扫卫生做零活,空闲时间就看演员排话剧。两年后,组织派他到军委培训班学习。回团后,他开始从事了音响特效工作。音响师不但掌握录音、还要制作舞台上需要的各种特殊效果。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风声雨声、电闪雷鸣、马蹄声、汽车声、火车声、枪声、炮声、飞机声、坦克声等等。由于他机灵好学,遇事爱钻研,很快就把录音和效果制造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参与了剧团里的多部话剧演出和军委组织的几次全军文艺汇演。他制造的各种声音效果惟妙唯惟肖,特别逼真,为剧情增辉添色,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军委总政治部和文化部的嘉奖。
凭借优秀的舞台技术,王毓民在1952年和1953年,曾经先后两次随祖国慰问团到朝鲜,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不管在战火硝烟的前线,还是中朝友谊的后方,他都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02初识雷锋
1962年的一天,王毓民突然接到团长的通知,让他立即赶到沈阳八一剧场,给大会录音。原来这是一次报告会,听众都是沈阳部队机关的干部战士,主讲人是沈阳军区驻抚顺部队的汽车兵雷锋。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雷锋健步走上主席台,他先向主席台上的毛主席像致个军礼,转身又给全场官兵致个军礼,然后走到讲台前,开始了演讲。雷锋是湖南人,但普通话说得很好,王毓民听得清楚。据雷锋所述,他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里,吃了上顿没下段,7岁那年,母亲因受不了地主的欺凌,含恨自尽。讲到痛处,雷锋声音颤抖,竟“呜呜”地哭了起来。他的哭诉,深深地打动了台下千名官兵,很多人也不禁为之流泪。当雷锋讲到新中国成立苦尽甜来时,脸上渐渐洋溢起喜悦,声音也神采飞扬……
整个报告发言历时两小时四十分钟,全场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雷锋做完报告向场边走来,王毓民伸出手想与他握手,雷锋却双脚并拢,“啪”的一声,给王毓民致了个标准的军礼。并说:“首长辛苦啦!”王毓民见状,情不自禁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向你学习!”随即,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这次报告会给王敏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到剧团逢人便讲:“雷锋这个小战士太谦虚了,太可爱了,以后肯定有出息。”但万万没有料到,时间没过多久,雷锋竟因公光荣牺牲了。噩耗传来,王毓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嘴里不住念叨:“多好的战士啊,太可惜了……”
03把雷锋的声音留在人间
雷锋牺牲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1963年,沈阳抗敌话剧团根据雷锋的讲话录音,很快就创作了大型话剧《雷锋》。王毓民怀着对雷锋的无尽思念,积极参与到剧组工作之中。《雷锋》在沈阳公演,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热烈称赞。王毓民见自己亲手录音,竟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同年7月末,话剧《雷锋》艺术团在北京开演,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为了更好地宣传雷锋精神,八一电影制片厂也根据王毓民的录音,很快写出了电影脚本,以最快的速度,将电影《雷锋》推了出来,为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3年,王毓民光荣离休。他本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但他仍然参与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尤其是对宣传雷锋精神他更是乐此不疲。只要有单位邀请,他都欣然前往。87岁生日那天,他组织了全家50多口人,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他亲自担任讲解员介绍雷锋的事迹,还在馆里召开了座谈会,要求子女儿孙们认真学习雷锋精神,努力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作出贡献。他不顾年迈和天寒地冻,应邀到营口、辽阳,参加宣传雷锋精神的活动。他说:“我把英雄人物的声音留了下来传给后代,让它发扬光大,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和幸福。(作者:李少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