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调研报告(城市基层)

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研背景
    城中村是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特殊社区形态,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产物。xx作为超大城市,城中村因其社会性质的混合型、人口的密集性、环境的复杂性给基层治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中村治理是xx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给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研究对xx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党建引领xx城中村治理的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研工作方案》精神,我带队深入xx区均禾街xx村调研xx村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创新实践,探索党建引领xx城中村治理的新路径。xx经济联社面积x平方公里,本社成员xx人,外来人口超过xx万人,还有xx余家小型企业、作坊工厂。结合xx实际,建立以xx联社党委为领导的领导体系、创新“户组制”延伸网格化治理触角、推行“三问”群众工作法、建立“村企联盟”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用“绣花”功夫建设文化生活环境、应用广视角多维度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xx治理往精细化品质化道路不断前进。
    (一)构建以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为领导的城中村领导体系
    城中村社会主体多元,有村改居后的社区居委会,有各类租赁其土地、物业的新经济组织,还有租住的外来人口。而原来的村民既是被服务对象,又是出租屋管理主体,多元聚集,如何融合,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虽然集体经济组织理论上与辖内社区、各类主体应是平行关系,但因为处于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又承接着社会管理职能,需要重新构建适应城中村治理的领导框架,解决领导核心不突出问题。一是联社党委牵头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由联社党委为总牵头,发动辖内x个社区党支部组建xx片区大党委,明确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居民服务,联社党委履行经济发展职能,兜底辖内社会管理各项事务。条块结合,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支部建在经济社上,发动居住地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经济社网格党支部,结合群众需求和工作需要,通过选、派、挂等方式,组建安全生产企业创建党支部、精品路治理党支部、老人关爱站党支部、妇女儿童关爱站党支部,让辖内每名党员都纳入组织管理,每寸土地都有党组织领导。二是多渠道选才配好高素质专业化领头羊。启动人才回村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回联社党委,联社年轻党员比例从xx%上升到xx%,大专以上学历从xx%提升到xx%,为城中村人才蓄水池引入源头活水。由第一书记亲自教育、亲自培养,创造机会帮助年轻党员融入集体、服务群众,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带着年轻党员冲在前面,厚植群众基础。新当选党委班子年龄、结构得到根本改变,平均年龄由原来的xx岁下降到xx岁,专业背景涵盖物业管理高层、企业销售主管、社区工作者、经济社社长等。三是改革选举制度巩固党委对经济社的领导权。经济社直接掌握大量资产、土地以及集体收益初次分配权,经济社的领导权尤为重要。从党管干部入手,改革经济社一级选举制度,将经济社干部任命权牢牢抓在联社党委手中,从根本上加强联社党委的领导力。充分利用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的自治性,依法依规重新制定选举规则,严格落实“六公开”,明确由党组织提名候选人,约定未经公开报名及上级党委政审当选无效。实行社长任命制、选任分离,改变“票多即社长、当选即当权”的旧选举格局,让群众都意识到,当选只是入围,未经任命或聘任,不享受工资待遇,不参与分工,只有成员代表身份。选举规则的重新制定,清除了基层换届选举的各种不良风气,让拉票贿选变得毫无意义,并极大提高了参选者投入基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多的报名参选者通过积极投身抗疫工作,争取被党组织发现、肯定。
    (二)创新“户组制”最小治理单元,延伸城中村网格治理触角
    xx村下辖x个经济社,共有xx条街巷,合计xx栋出租屋,每个经济社平均约需管理xx栋出租屋、xx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经济社干部与房东(出租屋主)之间缺乏有力的固定机构来链接,上级指令下达经济社后,经济社再以简单方式传达,但有多少人接受指令、多少人贯彻落实,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对此,xx联社党委提出“户组制”管理思路,制定出台“户组制”十条意见,实行依巷划组、分治到户、责任上楼,切割经济社二级治理网格责任田,把工作机构、专项力量下沉到户组这个最小治理单元,做到每条街巷、每栋出租屋、每名房东(出租屋主)、每位居住人员都有人员管理,用“绣花”功夫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建立“经济社-户组长-栋长-外来人员”四级责任体系。科学设置经济社一级管理架构,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优势,以经济社换届为契机,各经济社干部设置x个职数,要求落实全脱产坐班制,实行基本工资、职级工资、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工资待遇结构,社长、副社长、一般社委会成员工资既体现职级差别,又不拉大差距,既不增加集体负担,又能调动工作积极性。配套建立出租屋管理栋长制,明确每一栋出租屋的屋主或房东为该楼栋栋长,对楼栋全部事项负总责,联社党委每月定期制定栋长月度工作清单,由栋长照单抓药,做到责任上楼。在每个经济社成立出租屋自治管理委员会,制定来x人员自治管理公约x条约定,与村规民约相互呼应,各管一头,让辖内不同管理主体、居住人群都有规则可循。二是因地制宜划分户组责任区。推动管理方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依巷划组,把每个经济社切割成x个户组责任区,由社长负总责,其他x名经济社社委干部分别担任户组长,平均每人负责3-4条街巷、xx栋左右出租屋。建立户组长权责清单,明确户组长每周见面会谈一次出租屋主,每月全覆盖巡查一遍责任区内出租套间,每月更新一次人员登记信息,摸准摸透居住人员就业、家庭、需求、困难等四方面的信息,分类建立老、幼、孕、病、残等重点人员信息台账。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户组长点对点发动、逐栋楼统计,精准锁定未测人员并进行及时督办,真正做到一个不漏。三是完善户组单元工作架构。每条街巷设置一名党员(群众)巷长,每名治保队员联系一个户组,由户组长、巷长、治保队员组建形成一户组三人工作队,赋予户组长对出租屋分级分类评价的建议权和房屋出租的审核备案权,确保户组长手中有权、说话有力。推行网格第一书记、双网格长制度,由街道党员科级干部挂任经济社网格党支部第一书记,联社党委干部担任经济社党支部第一书记,各经济社组建由社长负责,社区民警、出租屋网格员、联社治保班长参与的户组管理工作小组,对户组工作进行直接领导。
    (三)推行“三问”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关切多元主体需求
集体经济组织拥有雄厚的资产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尤其对辖内存在租赁关系的企业和外来人员,有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资源,但集体经济组织多重管理轻服务,且因日常服务工作主要由辖内社区居委会承担,各类主体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全面重视、回应和满足,致使外来人口归属感较差。xx联社党委主动从抓经济向抓服务转变,探索推行村社两级干部常态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制度,让各类主体的服务需求可以得到及时了解掌握,通过制度设计和措施执行,组织凝聚各类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各个环节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一是全覆盖访民走巷夯实“三问”制度基础。建立常态化商议制度,丰富群众提议路径。一是提高群众走访覆盖面及保障走访频次,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全覆盖走访经济社全体社员,每月联系中心户、困难户、信访户等重点户,每周至少开展2次以上徒步走街串巷活动。二是多点设立群众需求反映场所。在联社党群服务中心前建设“三问广场”,在各经济社群众聚集活动场所设立“问需连心角”,每周定期到现场与群众面对面聊天,做到走巷不漏户、户户见党员干部。2022年3月实行“三问”制度以来,联社、经济社xx名干部包保联系四千余户村民,先后分片开展x场恳谈会、x轮集体入户走访,累计收集办理民意需求和意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