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生于公元约(638)年,字. 观光。婺州(今属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骆宾王在“初唐四杰”里出身较为微寒,但他少有才华,敏而好学。
民间传说他是个神童,其杰作《咏鹅》收录在各类不同的书籍里,这首小诗是蒙童诗歌的首选。大概每个幼童背诵的第一首诗就是《咏鹅》。小诗童趣盎然,既有声音又有色彩,读之让人终生难忘。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五言古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充满了童真。读来朗朗上口,文学深远,短短十八个字确被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
骆宾王的名与字的大气,皆出自《易经》观卦第四爻的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爻辞的意思是体察大国的风范风采,以用于贤君。
可能就是这个夙命所在,生性狷介的骆宾王在光宅元年(684)年,不计个人安危,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撰写了《讨武曌檄》。
文章写的正气凛然,光彩夺目,念完瞬间让人热血肺腾,迅速为徐敬业招来十万兵马。
据说此檄文朝廷大臣都怕被武则天看见,怕她受不了如此抨击她的文字。可武则天也不是等闲之辈,《新唐书》载,当她听到檄文里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她竟然打住了,问了句:“这是谁写的?”接着感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如此属实,可见骆宾王的文采与胆量,也见武则天的判断与胸襟。惜历史只论成败,不论好坏。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十分经典: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的入狱与武则天有关。仪风三年(678年),骆宾王升任侍御史,此时的唐高宗李治体弱养病,武则天遂渐掌控了朝政,刚直不阿的骆宾王连续上书,最终惹恼了武则天,继而被罗织罪名入狱。
他入狱并未消沉,细心观察四周可能看到和听到的现象。看到古槐,想起历史上许多人都是在树下断案:听到蝉声,感觉这声音从未这么动人过。
古人对蝉高看一眼,蝉一直是正面意象,战国至两汉死者含蝉,称之“玉琀”,借死复生之意;汉晋官员冠上装饰蝉纹表示为官廉结;连北朝的菩萨头上饰以蝉纹,有羽化升仙,长生不死之象征。
蝉又分秋蝉和夏蝉,秋蝉基本上是悲鸣,夏蝉的鸣叫声勃勃有生机。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是指秋天
“南冠”暗指坚守节操的囚徒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玄鬓”是指古代妇女梳头两鬓如蝉翼的发形。
“白头吟”是乐府名,曲调哀怨
骆宾王的意思是他实在有点受不了秋蝉一个劲儿地唱出如此哀怨的曲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秋天露水重,蝉无法远飞,秋风一起蝉声也传不了多远。暗指自己一个囚徒的心声,谁能听的到呢。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一句为总结“信高结”三字说的滴血。古人解释为:“森然挺生,凌霜不凋”。接着反问了一句:谁能为我申冤昭雪呢?
骆宾王实际并未抱有幻想,只是在表达一种情绪,不求结果。他这样性格耿直又有信仰的人,一定深知自己的结局。
《唐诗矩. 初唐集》有一中肯评价:“序己将蝉赋尽,诗只带写己意,与诸咏物诗体格不同。
”
骆宾王写此诗一年多后被释放了,但他秉性不移,五年后替徐敬业写了那篇《讨武曌檄》,并追随徐敬业,两月后,徐敬业兵败而亡,骆宾王不知所踪。这也为历史留下一宗悬案。
有大才的骆宾王的文学生涯终止在《讨武曌檄》发出的这一刻。《资治通鉴》说他和徐敬业一同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是投江而死;而《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骆宾王出家了,隐居杭州灵隐寺,还偶尔帮助路人补诗,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出家当了道人。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民间的那个传说,在风声鹤唳的日子里,我宁愿想象鸟语花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