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推进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福祉,塑造宜居宜业和美郡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县经济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十字路口,面临新的发展挑战,面临新的发展要求,面临新的发展任务,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有多重问题叠加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夯实发展基本盘,如何进一步厚植发展增长潜力,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促进我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跃升新境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关键问题。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今天在这里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县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刚才几位同志发言都很好,有思想,有见地,听了很受启发。现在我讲几点看法同大家进行讨论。
一、要增强振兴发展使命感。推动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要求;是砥砺共进、施展才干、释放才情的幸福事业;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光荣事业。现在,这项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光荣的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怎么振兴发展?实现什么样的振兴发展?这是新时代的永恒课题,也对我们提出了“答卷”的要求。我们当有使命如山、征途如虹的精神气象扛起我们的时代责任,把发展的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重负重,知责担责,扛着发展的使命在奔跑,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实的质量,千里奔袭不喘气的韧劲把发展任务向前推向上推。振兴发展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坚决摒弃“文件没下过,政策没有过、事情没干过”的“等靠要”思想,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把发展使命感融合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事竞成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以梦为马征途远”的坚韧毅力,融合于“干”字当头,坚持埋头苦干、务实肯干、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以“铁肩担道义”的底气志气把振兴发展的使命感扛在肩上。
二、找准振兴发展发力点。古人说:千里之台始于垒土。同样推进经济振兴发展需要有坚实基础的精准发力点,为发展源源不断输出强劲动力。要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完善公共交通、休闲娱乐、文旅康养等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建设;持续推进城镇和乡村塑形和铸魂,为群众提供宜居宜业和美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服务效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要增强产业发展科技化,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做优实体经济产业,做强数字经济,运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打造20到30家上中下游全链条贯通的电子信息企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特色畜牧业产业,充分发挥我县传统牛羊等畜牧养殖优势,打通面向大中城市稳定供应链,力争年销售量达到百万头;充分发挥沿边、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吸引外部资本、科技、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集聚,加强边境贸易。要构建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格局,加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跨境合作示范区,充分利用好RCEP相关政策机制,强化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水果、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旅游合作、跨境劳务合作。
三、凝聚振兴发展源动力。生产力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人的活跃,也可以说人是推动一切生产要素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发振兴发展的源动力,关键在于凝聚人的因素。如何激发和凝聚人的源动力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我们要建立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以实绩实效、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贡献质量等因子为导向,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才智,最大限度凝聚人的力量,“筑巢”和“引凤”同步互进,积极引才聚才用才,着力打造振兴发展人才库。建立“以业绩能力论英雄”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各层级人才综合考评办法,把“考”的度量尺用在日常,“考”出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千里马,“考”出主动锤炼本领,主动锻造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以考识人,以考促干。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倾向,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实现凝聚振兴发展源动力的最大公约数。
四、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毋庸置疑会是促进新一轮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新引擎。我们要着眼经济发展全局,向先进地区对标对表,汲取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县情县况,出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配套政策,成立振兴工业发展服务专班。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力度,优化配置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继续探索引进一批高精尖科技企业落户,创新服务管理企业的方式,与地区传统产业结合和竞争,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7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