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世骥
这次核条件下实兵战术演习已经过去四十六年了,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是那样刻骨铭心,使我终生难忘。
从受领“7601”演习任务开始,到整个演习任务圆满结束,我一直在作训科工作,自始至终参与了演习各项组织准备和各次重要演练全过程。同时,我作为演习材料组成员之一,自始至终参与了演习情况收集、经验总结和高焕昌师长《演习情况汇报》及师党委上报新疆军区党委演习总结等文件、材料起草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些由广大官兵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资料、探索的这些经验,就像深埋地下、未经雕饰的珍珠,长期珍藏在我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演习场上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战士们,均已过了花甲之年;那些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各级干部,也都进入耄耋之年。大家为搞好这次演习,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困难,进行了反复、扎实的研究演练。同志们不仅付出体力和汗水,还付出了原本强健的身体。段长金副师长、靳玉轩主任等首长和战友由此而罹患癌症,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有一种无限深情的怀念和难以名状的激动!
我后来也罹患胃癌,并做了胃全切手术。长期以来,我始终不忍心、也不甘心这次演习被无声无息的淹没在历史烟尘中。我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演习情况如实写出来。我暗暗发誓,不写出此书,死不瞑目!
从2007年开始,我本着对军队建设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力求所写的事实、所举的实例、所列的数据有据可查,做到不凭空臆造、不添枝加叶;力求真实反映演习成果,做到不模棱两可、不刻意拔高。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亲自到北京、郑州、乌鲁木齐等地,请李正忠、高焕昌、卢德义、王彤、张英魁、唐明寅等首长和熟悉演习情况的陈凯等战友审阅初稿,并就近走访了西安的许多老战友,反复推敲修改,不断充实完善,终于用六年时间完成了约二十万字的《蘑菇云下》书稿编写任务。这既是对“7601”演习的一个永久纪念,也借此告慰和祭奠那些已经去世的首长、战友们。我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使命,了却我长达四十多年的这桩心事。
值得庆幸的是,四师近几年也出版了《大漠关山战旗红》《情满天山》等书,也收录有这次演习的回忆文章。这些极其珍贵的资料,使我脑海中有的已经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为本书充实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这本书由于涉密不可能公开出版,我先自费印了几百本,作为对“7601”演习的永久纪念和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参演的首长和战友们。
我在赠书扉页上写道:
遥想当年守边关,
罗布荒原练为战。
盛夏酷暑战高温,
情同手足肩并肩。
蘑菇烟云冲天起,
奋不顾身勇向前。
生死相依战友情,
赤胆忠心保国安。
首长和战友们看到这本书,感到十分珍贵,特别亲切,仿佛又回到当年火热的核试验演习场,回到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这本书印出后,我分别寄给新疆军区训练处、兰州军区军训部、总参谋部军训部、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很快回信,信中写道:“尊敬的老首长:您寄来的《蘑菇云下练精兵》一书已收悉,并转呈校长(宋普选上将)阅。我们为您编写本书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智慧,深表感谢,深受感动!该书的编著,充分体现了老首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充分体现了老首长对核条件下实兵战术行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也充分体现了老首长严谨细致的求知精神和工作作风。根据校长指示,我们已将本书转学校有关部门参阅,并委托我们向您表示谢意和敬意!”我感到十分欣慰!而给各级训练部门各寄的三本书,均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让我十分郁闷和不解!这可是我军唯一一次核条件下实兵演习的重要资料啊!难道他们忙得连回一封信就没有时间吗?
现在《蘑菇云下》这本増定版已完稿,我保存的这些演习资料已完成使命,再无它用。这些都是官兵用辛勤汗水、身体健康和对党、对军队绝对忠诚留下的原始资料和珍贵记录,有的报表还是用复写纸复写的。我一直为这些资料的归宿发愁。人们常说来日方长,但对我这个八旬老兵来说,确实是来日无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把这些资料留给家人或朋友,我不放心;上交到军队训练部门,人家不一定稀罕。这真让我为难,我总不能把它带到火葬场与老同志“同归于尽”吧!这既对不起参演首长和战友们,我也不忍心、舍不得啊!
(未完待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