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汇编100篇

     目 录
“警用百度”创始人
——记珠海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支队长徐飞
    徐飞坚持创新驱动警务,“把键盘当战场,以鼠标当武器”,主持研发了“警用百度”,在全国刑事情报领域掀起了一场信息化革命。
    勤奋好学,自我加压,他是创新高手
    2004年,徐飞以中国刑警学院诉讼法学研究生身份,分配到珠海市局刑警支队,从事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繁重单一的技术工作并没有消磨他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品格。善于钻研的徐飞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珠海刑事技术管理工作还沿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大量的现场勘查、现场照片资料都堆放在资料室,大量繁杂的统计分析工作都依靠手工完成,有限的技术、人力资源无谓消耗,大量的勘查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物证和文书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提高。
    作为一名技术员,徐飞对此焦虑不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感到改变现状责无旁贷。他主动提出开发一个刑事技术管理系统。这一想法得到了支队领导的大力支持,立即抽调2名具有软件开发基础的同志与徐飞一起研发。经过半年的艰辛和努力,他们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了“珠海刑事技术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该系统包括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物证和文书管理、串并案件等功能,高度契合刑事技术实际工作,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全体刑事技术人员的高度好评,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他是科技尖兵
    在侦破各类案件过程中,传统刑侦手段明显滞后,导致一些案件侦查工作进展缓慢。市局党委和刑侦部门都在反思,需要打造一个像百度、谷歌一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能一键式搜索的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实现从传统侦查模式向信息化侦查模式的根本转变。从此,徐飞和同事一起迈上了“SIS系统”开发之路。
    系统研发工作刚刚起步,一名同事因工作需要被抽调北京参加奥运安保工作;不久之后,另一名成员又被提拔交流到其他部门工作。徐飞顿时孤立无援。
    正在彷徨、犹豫、困扰之际,刑警支队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先后与他促膝长谈,鼓励他、支持他。徐飞豁然开朗,“党组织满怀期待、领导全力支持、同事都在努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轻言放弃。
    凭借这种信念,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坐在计算机前,编写着一行行原始代码,一砖一瓦地构建着“SIS系统”这幢宏伟大厦。为了打好系统框架,适应基层办案需求,他跑深圳、飞上海,反复揣摩系统构建理念;下基层、访民警,反复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需求;做统计、搞座谈,认真总结各警种、部门已有的信息系统类型。他先后攻克了网络资源依托难题、数据库搭建难题、检索平台构建难题、通讯录采集难题、信息资源数据收集难题、系统数据关联难题等,特别是异构数据入库问题的解决,使系统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系统终于在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试用。
    殚精竭虑,忘我奉献,他是“标志307”
    科技创新强力驱动了公安工作发展。“SIS系统”将种类繁多的公安内外部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能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实现“一键式”搜索。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操作、海量的数据吸引了全国230多个城市加盟使用,被誉为超级“警用百度”。6000多个数据门类的523亿条数据实现了共享,仅嫌疑人员通讯录信息每天实时采集约十万条,各地侦查人员据此掌握了一大批高危人群的社会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类案高危人群的共同关系人,实现了“从人到案,主动侦查”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侦查效率。在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网上作战”经验交流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刑警“SIS系统”的强大功能和应用前景产生强烈共鸣,称之为“刑侦信息化的一场革命”。2014年9月,公安部决定在全国正式推广“SIS系统”。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成功的背后意味着付出。“那几年,307办公室是我们办公楼的标志,那是加班加点的标志”,刑警支队前任支队长说。在系统研发的两年多时间里,徐飞成了307办公室的“宅男”,他经常忘记哪天是星期几,因为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的区别;他经常错点吃饭,下午同事上班了,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午饭;他经常清晨在单位的卫生间里洗漱,因为前晚没有回家、干了一个通宵。连续的加班加点和难题带来的压力,让徐飞满嘴起泡、嘴唇开裂,鼻血经常不经意间就流了出来。支队领导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想让徐飞出差,换个环境、放松一下,却被徐飞婉言谢绝了。此时此刻的他,脑子里只有各种格式的数据、只有不断涌现的编程语言。
    “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研发期间,徐飞将自己的生命和系统捆绑在一起,如同一个伟大的母亲,尽心竭力地孕育腹中的胎儿。他在纷繁复杂的程序数据中痴醉探索、在技术攻关的枯燥乏味中苦苦跋涉,他无暇顾及家人的误解、无心考虑自己的身体,甘作春蚕,愿为蜡炬。
    虽然没有像其他刑警一样战斗在与罪恶面对面搏斗的现场,但徐飞在键盘之上、在电脑面前,同样为社会的安宁、群众的平安默默付出,真实而深刻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铮铮誓言!
    即便是最平凡的岗位,只要抱定信念多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多为百姓谋一点福利,就能让生命更加精彩,人生更加绚烂。
    ——徐飞
“李扶贫”治穷记
——记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兼阜城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双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李双星20多年来,帮助6.7万名贫困农民成功脱贫,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李扶贫”。 
    做人上的“官”与“民”
    李双星始终坚持一条板凳话真情,一心一意为群众,殚精竭虑抓扶贫,在“官”与“民”的角色转换中改进作风、成就事业。
    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深入到贫困群众的田间地头、接待贫困乡村干部群众这两项工作占据了李双星95%以上的时间。在他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白天时间不够用,就利用晚上到贫困村讲学授课,“夜晚扶贫会”成为广大贫困户了解政策、掌握技术、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
    每年,在田间地头听过他讲课的干部群众超过千余人次。“白加黑”“5+2”的优良作风和为民情怀,换来了扶贫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畅通了干部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赢得了民心民意。阜城县许家铺村民动情地讲:“李主任做官不像官、讲话没架子,大家都相信他有办法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产业越做越大、财路越拓越宽。”
    创业上的“实”与“新”
    坚持扶贫产业与创新扶贫机制有机结合,李双星将投入少、见效快、前景好的设施瓜菜作为重点扶持产业,跟进实施具体帮扶措施。他率先在阜城镇三里铺村进行“细胞工程”试点,两年时间内发展冬暖式大棚170多个、春秋棚230个,总面积达900多亩,使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村一举成为户均年收入4万元的富裕村。
    李双星系统总结三里铺村成功经验,集中向贫困村实施推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多元,使设施瓜菜面积迅速扩展到20多万亩,6万多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如期脱贫。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又先后推行瓜果间作、瓜菜间作等多茬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利用棚菜空间。同时成功引进推广了西瓜蜜蜂授粉、棚室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亩收益由4000元提高到2万多元。
    李双星积极探索推进发家致富的新形式、新途径,广泛吸引动员工商企业投资瓜菜产业,建立无公害瓜菜示范园区,引进规模企业38家,实现土地流转1.8万亩。为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李双星先后整合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了阜城现代农业协会,与北京新发地、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25家超市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实施订单销售和农场对接模式。
    生活上的“抠”与“奢”
    李双星以“吾日三省、清正干事”为座右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处处体现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清正品质。
    熟悉李双星的人都知道,他大方慷慨、乐善好施,把帮助群众、接济贫困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和自觉习惯。阜城县王集乡前金村发展棚菜生产需要打深井,他二话不说自掏3000多元购买前期物资设备。但李双星对自己却严格要求,对亲属子女更是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多年来,他始终把扶贫款当作“保命钱”,从未乱花一分钱,即使在办公经费的使用上,也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大力缩减公务消费,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惠民处。
李双星始终坚持从严从实要求自己,创新务实抓好工作,深入基层奉献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好党员、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3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