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工作组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对*市长和各位领导莅临*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全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市中区设立,行政辖区幅员面积597平方公里,其中区属幅员面积42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85万人。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总体取向,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加快迈向在全省率先实现改革试验新突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率先走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率先”目标。2023年,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273.86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4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到29017元和*元。辖区经济连续4年入选全省十强县前三甲,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62位,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3年位列首位。区域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域纳入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一心两带五区”整体推进。“一心”即城市核心区,包括除*之外的五个街道,重点承载城市经济功能,布局特色街区、重点楼宇。“两带”即*河生态休闲景观带和*江滨河风光景观带,重点承载生态、休闲、娱乐功能,打造集滨水休闲、娱乐商业、生态观光、文化展示、人水和谐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五区”包括以城郊乡、青义镇为主体的核心拓展区,重点承载核心区辐射及商业、居住、科教功能;以龙门镇、丰谷镇为主体的门户枢纽区,建设集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城北、城南重点门户;以*为主体的现代产业区,建设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新城区;以*为主体的农旅融合区,建设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以*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生态涵养区。全区各街道和乡镇错位协调发展,形成多点开花、全域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三二一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立。服务业比重在全市率先过半,产业结构比优化为5.8:38.6:55.6。服务业跃升为首位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齐头并进,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上档升级,“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服务业贡献了全区77%的税收和*%的就业。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全区65户规模企业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3户、占比35%,“两新”企业31家、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22.5%。工业集中度提高到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优质蔬菜、花卉林果、乡村旅游、生态循环都市农业连片发展。形成以城北青义龙门、城南五彩田园为核心的两个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片区,杨关产业带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三是城乡统筹加快实施。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园区、场镇和农村延伸,五年来*万农村居民就地就近转化为城市市民,城镇化率提高到76%。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区协作完成剑南路西段改造等*个市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承接市政建设管理维护事权。多渠道投入改造提升旧城区,实施*个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治理项目,大力整治和严格控制了违法建设。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累计投入295亿元,在近郊乡镇规划建设了*总部经济试验区、石塘商贸物流城、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园区等特色专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新型城镇化成效明显。城郊、石塘全面融入城区发展,青义科教小镇、新皂综合物流镇与主城区实现连片发展,龙门商贸重镇、丰谷人文古镇、吴家区域中心镇和杨家农旅结合镇各具优势,关帝、玉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以重点镇为支撑,以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建设。重点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8个、占全部行政村的26%,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推进示范县。目前,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城市公交、通村道路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形成了*全域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
四是创新改革全面推进。把握电子商务、军民融合等创新改革方向,全面融入科技城建设和创新改革大局。电商改革突破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36条创新改革措施,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等*项重点工作,成为全省唯一的“全面创新改革(电子商务)试验区”。新建毅德·*电商产业园等五大电商集聚区,电商企业达到1226户、占全市三分之一,20*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30亿元、网络零售额20亿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深化简政放权,三分之一的乡镇纳入扩权强镇试点,户籍制度改革率先启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182项,政务服务对象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市、区共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试运营。创新创业全面推进。通过自建、回购、清理闲置用房等方式,构建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孵化平台体系,建成软件产业园等省级孵化器3个,孵化器面积达到21.1万平方米。近三年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36家。产业扶持体系健全。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3000万元股权投资资金,筹集2000万元投入市应急转贷资金,建立1000万元风险池资金。坚持招商引资大政策相对稳定,小政策“一事一议”,20*年区本级财力兑现优惠政策9000多万元。
五是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以“凝聚党心民心”工程为抓手,推进发展成果共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民生工作连续四年蝉联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失地农民全面纳入社会保障,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减少至3346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惠及1万余名学生。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村、社区年办公经费分别提高到5万元、8万元,新增社区办公用房1.7万平方米,社工师比例达到64%。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全覆盖,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区本级发展不足。区属GDP、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行政辖区的不到一半(43.6%、48.6%)和全市的约六分之一(*.1%、17.9%),与其他十强县特别是成都市辖县区相比,区域经济仍然发展不足、质量不高、总量不大。二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房地产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三成左右,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市场环境影响,房地产行业税收增速放缓,特别是去年同比减收1.5亿元、负增长19.7%,影响全区税收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三是缺乏重大项目支撑。随着市辖园区管理体制调整,*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1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