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面临着新的任务。自从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急危重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但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却毫不畏惧,穿上白大褂,日夜奋战。他们用自己忘我的工作,践行了医者仁心的精神,给人们带来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记者最近在中国的不同地方进行了走访,包括北京、上海、四川和山西等地。在这些地方,记者看到广大的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忙碌地工作在急诊和发热门诊,他们奔波在社区和街道之间。他们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的辛勤付出是无私的,为了我们的社会健康,他们付出了很多。
竭尽全力保障救治工作
在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门口,每天都有超过30辆救护车赶到。两院区的急诊部门每天接诊的总人数超过150人次,最高的一天甚至达到了平时的4倍。医护人员们都非常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急诊大厅、抢救室、留观室和输液间里人满为患,人们挤在一起。急诊医护人员告诉我们,超过70%的就诊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不少人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乔小东是医院府城院区急诊科的主任,他强调:“面对患者数量的激增,我们不仅要迅速应对,还要保持稳定,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图片显示了太原市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紧急救治一名患者。这些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全力以赴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他们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不畏艰险,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抗击疾病的战斗中。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将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的机会。这张照片也向我们展示了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患者生命的珍视,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佩和感激。
护士们的工作量可以通过他们每天行走的步数来衡量,每天高达3万多步。尽管他们通常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3点,但最近几天,每个白班护士都忙到晚上8点才能稍作休息,只是为了尽快确保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府城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降瑞表示,她已经带领团队连续值守了10多天。
2023年元旦当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里,护士长陈志文带领着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综合救治团队,没有休息的时刻。他们从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坚持到晚上9点,为近50名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治疗。病房里充斥着监护仪的嘟嘟声,以及他们不停推着设备奔波的身影。
自2022年12月开始,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感染人数,导致每天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数量激增至300人次。为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医务人员在推出“中午连一连”和“晚上延一延”便民就医服务的基础上,于2022年12月30日增设了日间“轻诊室”,为轻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这一举措旨在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让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照顾。
早上9点,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室已经变得非常繁忙。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自从开设了“轻诊室”以来,前来就诊的呼吸道轻症感染者和输液患者的数量都超过了一百人,而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忙得不停歇,只为了能够多收治一些患者。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喝口水,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每个人都是坚持再坚持
疫情迅速蔓延,各地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地冲在一线,不少人感染了病毒。医疗机构一度面临严重的人员减少,救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医务工作者在自身症状稍有缓解后立即返回岗位,积极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敢行动,为抗击疫情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元旦期间,全国近900万医护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全国各地各级医院的医疗工作正常进行,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使我们能够安心度过假期。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的赞赏和感激。
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汾东院区的重症监护室内,重症医学科的38名医护人员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两个默契:一是“阳康”,意味着即使发烧也要返岗,确保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患者;二是“早到晚退”,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回应患者的呼救。从2022年12月10日开始,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出现发烧症状,导致人手紧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大家互相替补,一旦病情好转就立即回归工作岗位。
急诊科医生王晶表示,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在最困难的时候,每天只有两名医生负责24小时的急诊工作。由于医护人员中有些人发烧,有些人咳嗽,为了不给同事增加更多的压力,每个人都坚持不懈地工作。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已经好了,我可以上班了。”
图片显示了北京同仁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救治一名患者。这些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认真地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应对各种疾病和紧急情况,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付出值得我们的敬佩和感激。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而努力。这张照片展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信息。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并为他们的付出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我们接收最重症的患者”,尽管人力资源紧张,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仍然坚持收治重症新冠患者,面对巨大的压力。医院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医护人员和呼吸设备迅速到位,以支援收治大量转入的重症患者。
在患者数量激增、医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积极应对,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了保障急诊、发热、重症和必须的医疗服务,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急诊科调整了班次安排,适当延长每班次的时长,减少轮次,将原先5至6天一轮班改为4天一轮班。同时,医院对留观区域的医疗组进行了合并,以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将进行一次重大调整,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的管控级别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一调整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将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张文宏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分级诊疗前沿阵地的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以确保轻症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及时救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满足群众正常的就医需求,减轻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高峰,以确保转诊过程平稳有序。
新华社记者方喆在上海市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室内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展示了氧疗区的情景。
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2023年1月2日之前新增了1711个吸氧位、2562个输液位、238间发热诊间、665张病床和243台心电监护仪。此外,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和指氧仪等物资也优先配备给社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救治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症救治服务能力,北京的多个区域正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扩大规模,增加床位供应。丰台区迅速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工程,将其升级为“社区医院”。目前,丰台区的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开设了住院床位,并陆续完成了280多张床位的增设和运营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床位数量已经从原来的17张扩增至27张。全院共有232张床位专门为急诊和危重患者提供服务,占据了医院总床位数的36%。医院的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表示:“无论病情有多严重,我们都会尽力收治。”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向娟表示:“救人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团结一心,坚决不退缩,决不抛弃任何一个患者。”她相信,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坚持下去,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来源: 新华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8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