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受邀到兄弟单位面试一位企宣专员,约好的时间是十点三十分,可应聘者却迟到了二十分钟,不过一直与人事小姐姐有电话沟通。电子版的简历是提前看过了的,新闻专业的本科,今年的应届生,在省报和一家医药健康科技公司实习过,一个是主流媒体,一个是做企业新媒体板块,况且党报里面现在转型也快,看简介也接触过拍摄剪辑短视频的工作。
我倒是去的比较早。
因为是直接从家里到兄弟单位去,不用绕公司,我也偷了个懒儿,卡着点到天河宏发,谁知非高峰期同样塞车,这大概拜这两天疫情防控放开所赐。九点四十八到天河,这样算起来,有可能会迟到,所以直接叫了部的士,坐过去花了23块,提前十多分钟到达那边。
等应聘者的功夫,和办公室里的几位熟人聊了起来。原来,最近这段时间遇上世界杯,时间差问题,基本上天天熬夜,上午回到公司,没几位有精神的,大家打趣说,等会儿午饭省了,直接补觉去。
十点五十分,应聘者到了。这是一位1998年出生的女生,身高大约165厘米上下,身材高挑落落大方,皮肤稍微有点黑。人事姐姐给她在隔壁会议室填好应聘登记表,其中还有几道小题目,交上来给了我,一块到会议室面试。
说是面试,其实目的性是好强的,不同于往年按部就班的双方做介绍,直奔主题。我知道兄弟单位当下最缺的是新媒体方面的助理,所以问问题就往这方面靠,文字方面反而不是重点。聊了大概二十多分钟,也在她手机上看了两条她自认为不错的作品,一个是非遗美食传承人的专访,一个是车间产品宣传片。总体感觉流程硬件都没有问题,但也没有让人惊喜的地方。
最后,我觉得面试是要结束了,准备起身的时候,这位95后反身问了我一串问题,大概是待遇,有没有上升空间等等,我不方便回答,也不太了解,旁边的人事姐姐一一做了回答。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全流程的面试。算起来,我大概也有好多年没有面试过人了,一二十年前,在媒体的时候,面试是常态的工作,带团队,进进出出是常有的事。最近十年,在企业里做品牌宣传,单人单岗,最多管一两个人,相对稳定,想面试都没机会。到这现在这家公司,更加与面试无缘。这次受邀过来,纯粹是朋友帮忙。
送走小姐姐,我在人事的表格上写了三条面试意见,大概是专业匹配度较高,经验稍欠缺,可以试用。后来想想,也是我与现在的95后之间有了代沟。他们有个性,有热情,但对于一份工作的执着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了,特别是刚刚毕业,手头上可选择的工作肯定不止一份,如此说来,企业这边如果是急用人,那倒是需要降降门槛了。
这两三年来经济受疫情影响颇重,今明两年大学生就业偏偏又遇到了高峰,从总体上看,是挺愁人的,但从某一个个体、大学生来看,我倒觉得可选择的工作并不少。比如像我周围的企业朋友,经常私下聊,请我推荐各类人才,而我手头其实也没啥“储备”。今年的一轮经济萧条中,淘汰掉的是高职高薪的人才,企业要降成本,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小白来说,反而是优势,有成本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昨天那位应聘的小姐姐,开价大约也是在7K到9K之间,企业可以包两餐,单休,免费提供住宿床位,算不算好企业,就看那位如何想了。再说,企业录不录用也不一定。双向选择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