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篇)2023年7月调研报告汇编

2023年7月调研报告汇编
(50篇)

目  录

田晓丽、黄灵财:

“去美元化”浪潮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

王云平、魏丽:

“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何美萱: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调研组:“土地驿站”:农村集体经济创新 发展模式来自河南省濮阳县鲁河镇的调研报告  22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兼论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选择  29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38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形势课题组:

2023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和外贸外资形势分析与展望  43

聂建江:把脱贫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 来自甘肃临夏州脱贫村的蹲点调研报告  48

光明日报调研组:

碧水长流看上游 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实践和启示  55

群众杂志社、南京市委研究室联合调研组: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 纽”转变 强化城市街道治理作用的南京实践  62

谭泽光: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优化 基于德育状况监测的

调研思考  67

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树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共富

之道 昆山市“发展都市农业做强特色农产品”调研报告  72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玮、石青川:

复苏进行时 百家企业调研报告  78

光明日报调研组:

敢于大漠绘丹青 甘肃武威防沙治沙、以沙致富的生动实践  97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马馨:

高速公路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定西市为例  104

茅台学院邹昌浪: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09

广东精地规划科技有限公司朱君玉:

耕地恢复实施路径调查与思考 以广东省耕地恢复示范点为例  114

中共湖州市委秘书长宋波:

关于调查研究的思考  12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吕东:

关于新时代工会组织如何当好桥梁纽带的调研报告  1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树木园曾祥云:

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130

朱新寅: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王月鹏: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安全 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  140

罗玲玲: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  145

胡文瑾: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53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课题组:

坚持“一带一促”不断提升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成效 福建省广播电视

局关于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161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定西市行政学院)贾国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168

申芳:

煤炭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和对策探讨  173

南阳市科学院郭双双:

南阳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178

经济调研组:

宁德跨越  182

廖雯茜:

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  196

广州市增城区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陈亚强: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若干问题及战略对策  205

江西省弋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俞安琪:

企业投融资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11

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姝婧: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217

黄小良:让联系人民群众“一站到底” 对代表联络站作用发挥情况的

调研思考  225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张丑明: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28

郭伦德:始终把注重练好内功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 对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思考  23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四川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基于青神县的调查分析  240

“中国建筑精神”课题组:

推动文化融合助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248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胡瑜: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基于

76起医疗卫生领域违纪违规案例  251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司鸿雁: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与上市问题及对策研究  257

宝清县财政局李书山: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对策  263

滁州市农村人才科技教育中心阮树松: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

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  270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雪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聊城市调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277

郑州财经学院商学院聂攀科:

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问题、对策  283

小微企业二季度运行态势平稳  289

陕西工运学院王秦妮:

新时期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引领的问题与对策  293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高级中学刘国营:

新形势下东西部教育组团式帮扶的调研报告  298

榆林市发展改革委焦明辉、傅永强: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均衡

发展关于榆林市人口发展及生育政策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303

新疆日报记者任江:扎根边搞调研深入层做研究 新疆日报开展调查研

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307

郝争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3

“去美元化”浪潮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田晓丽、黄灵财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依赖大幅缩减,去美元化浪潮在世界各国中逐渐兴起,为适应全球经济新常态,人民币以其特殊的国际地位,成为各国在“去美元化”浪潮中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世界各国“去美元化”实际现状入手,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世界各国减少美元依赖的国际经济脉络,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扩大资本项目开放、健全结算体系、完善风险监管制度等建议。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了强调“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较大进展[1]。央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为42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近50%,较2017年增长3.4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目前,80多个国家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储备货币上人民币跃升全球第五,并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实施了一系列激进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和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此外美国长期实行强硬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深刻影响世界主流国家经济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重点是“去美元化”。浪潮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通过分析和梳理世界主流国家“去美元化”现状,再结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调整的建议。

二、世界主要国家去美元化情况及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一)世界主流国家去美元化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迅速转向紧缩,美元高利率促使资金回流,造成全球美元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美元流动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体开始寻找替代美元的贸易结算方式,并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缓解美元回流带来的压力[3]。

增持黄金与非美元货币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2011年开始,法国、德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就相继运回国外储备的黄金。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2年,各国央行在外汇储备中增加的黄金数量达近10年来的峰值,如图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各国央行持有黄金高达35587.8吨。

  在使用非美元币种方面,欧元作为区域性单一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比较高的份额,是国际金融体系中排名第二的储备货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支付结算也随之提升,此外还有日元、英镑等主流货币占据了一定的份额。IMF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美元储备的全球占比为59.40%,较2015年高点下降明显,如图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开始侵蚀美元主导地位。

  减持美债,降低单一投资风险。世界主流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国国债,因此美债规模变化能够比较直观反映各国去美元化情况。2014年以来, 法国、沙特、以色列、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开始通过减持美国国债积极调整储备资产。此外中国、日本作为两个美债持有大国,也进行不同程度的抛售。2010

—2020年,外资平均年均净买入美债是947亿美元,明显低于2000年-2010年年均净买入2850亿美元的水平,下降了67%。

  扩大本币及非美元货币结算规模,减少美元依赖。近年来,许多资源大国选择签订双边清算协议和使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等手段来减少对于美元的依赖,如卡尔、俄罗斯、伊朗等产油大国开始采用非美元交易石油并相继推出本国货币结算原油期货系统。伊朗将美元资产转换成欧元;委内瑞拉、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甚至已经宣布放弃美元贸易结算;2023年巴西政府宣布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初步统计,目前已有超过二十几个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经贸活动中减少美元依赖。

  构建独立清算体系。随着去美元化浪潮蔓延,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清算体系,以避开美国的清算体系。俄罗斯开发自己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同年欧盟也发布了以欧元作为清算货币的支付系统SPV, 此外金砖国家也正在创建一种共同的支付系统。长期以来,美国SWIFT系统为全球结算提供便利,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将SWIFT系统作为金融制裁的工具,使得美元信用急剧下降。

(二)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2023年我国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

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强调行业需求对接,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1.“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显著。通过设立亚投行,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进而逐步发展成围绕人民币支付结算格局。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8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议。

  到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收付金额达5.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占同期跨境收付总额的14.8%。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6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开展CIPS跨境支付业务[4]。2.全球外汇储备的人民币份额提升。欧洲央行部分外汇储备由美元转成人

民币计价资产,俄罗斯也将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储备占比从2.8%大幅提高至14.4%,成为俄罗斯第三大储备外汇。此外,根据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达到2.83%,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上升了1.75个百分点,位列主要储备货币的第五位,如图3。

  积极开展双边互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9年,中国与欧洲央行续签了总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双边互换国家数量以及互换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人民币跨境支付排名上升,跨境支付结算规模扩大。

  2014年,卡塔尔同意中国成为用人民币结算原油的第一个交易中心。2016 年,中俄贸易总额的5%已由本币结算,同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根据SWIFT发布的数据,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达到了2.7%,超过日元位居第四。另外,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这表明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结算方面的份额持续提高。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如图4。

  完善跨境清算体系。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启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该系统能够满足全球各主要时区的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融资业务的结算需求。2017年,“债券通”正式启动,该机制支持国际通行的付款和交割结算并以香港为节点,连接中国内地和许多不同经济体市场。2018

年,CIPS进行了第二阶段升级,引入了定时净额结算机制,从而全面覆盖了全球各时区的金融市场并支持当日结算。自此,CIPS成了除了被美国所控制的SWIFT支付系统外,唯一的跨境支付系统。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一)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区域合作不够。

  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逐步放宽居民日常用汇限制,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进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2011年,我国出台《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开始试点RQFII 制度,到了2012年,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启动,随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先行试水,同时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运行

[5]。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程度低,制度不够完善,因此政策上资本项目还存在一定的管制。

  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为13.83万亿元,其中中国与东盟进出口6.52万亿元,相比中国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偏低。此外“一带一路” 沿线合作国家大多还是经济不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各国的资金准入和外汇管制制度不同,众多因素叠加,使得人民币投融资环境不够稳定,区域合作不够深入。

(二)国际货币长期主导性带来使用惯性。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长期主导国际贸易结算,特别是锚定石油之后,美元伴随石油这一工业必需品深入经济贸易方方面面,固化了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支付结算习惯[7]。据IMF统计,在2020年全球所有国际支付货币中,美元、欧元仍占据较大份额,人民币仅为1.66%。截至2022年,在各国金融当局持有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为59.79%,全球外汇储备美元占比稳居第一,如表1。

(三)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各国产业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恢复,加上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稳定,居民的消费水平减弱,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削减,社会总需求大幅下降。低迷的世界经济使得各国进出口规模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民币支付结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中美经贸摩擦不断,“中美脱钩”。

随着中美博弈加剧,中美经贸摩擦将继续恶化。美国在关税、科技等层面

加以限制和制裁,遏制中国的发展,同时采取逆全球化策略,强制“中美脱钩”。此外,美国在金融领域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导致人民币汇率不断波动, 增加了国际资本外流的风险。

(五)人民币结算体系不健全。

  自2015年推出CIPS系统后,已经吸引了许多银行和国家加入,但是与每天处理超过3000万电文的SWIFT相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规模仍然很小。截至2023年2月,人民币在SWIFT的资金结算额中仅占2.19%,远低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此外,人民币清算行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人民币清算行网络的覆盖范围不足,在现有的清算行模式下,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清算路径过长。

四、人民币国际化应对策略

(一)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度,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制定更加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要求的政策, 继续开放国内国外市场,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充分利用“一带一路”, 推进区域内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加大货币结算规模,同时积极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加强FDI、RQFII、RQFLP投资渠道建设,加大离岸市场有吸引力的人民币金融产品,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培育中国进出口商结算货币的主导能力。

  当前国际贸易中仍然惯性使用美元,因此有针对性培育中国进出口商选择结算货币的主导能力能更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培育结算货币选择能力,一是依靠产业竞争力;二是依靠平台优势,如通过完善石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平台,在进出口结算货币的选择上起主导作用;三是鼓励银行为选择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商提供更多金融便利,同时加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融工具。此外,可以借助中国作为大宗商品消费大国的地位,提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和结算功能。

(三)强化人民币逆周期监管和金融风险监管。

  汇率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下行的经济和美国强美元政策导致汇率波动剧烈,过度的贬值预期使得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因此可以引入了“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中,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8]。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完善信用评级,做好投资风险分析和防控, 增强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以防止信用违约事件频繁发生降低人民币信用。

(四)扩大人民币结算清范围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RCEP自由贸易区合作契机,扩大贸易规模,使两国可以自主决定结算货币。在金融市场上,可以逐步推行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远期和掉期交易,鼓励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结算便利,逐步扩大本币交易。此外,我们要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延长期限,让双边本币互换更深入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

(五)完善清算体系。

  设立主要贸易国家人民币清算行,扩大清算网络,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交易便利。同时还要提升银行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发国际客户资源,促进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和使用。继续强化CIPS系统并且发展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降低对美国清算体系的依赖,提升跨境支付结算的便利性。

(六)推广人民币贷款及债券市场。

  促进人民币借贷、债券市场的开放,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人民币资本市场。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人民币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提高市场影响力。

(七)发挥国际组织和论坛平台的作用。

  借助国际组织和论坛平台,如联合国、***PEC、G20等,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加强人民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云平、魏丽

一、我国产业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一)碳排放集中在电力热力、钢铁、运输以及石油化工行业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hinaEmission***ccountsandDatasets,CE***Ds)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超过亿吨的行业有6个,从高到低依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且,以上6个行业均是生产过程中因煤炭或石油等原材料消费而导致的直接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由于产品或原料含碳量高、生产过程耗能较大等原因,碳减排的难度较大。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量一直位居行业之首,在总碳排放量中的比重高达47.39%,但也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全局性、

  先导性的基础工业,具有区域垄断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般指钢铁行业,在工业中起重要支撑作用,涉及行业范围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碳排放量较高的领域是水泥行业,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23.77亿吨,约占全球55%,在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中,大约92%来自水泥行业熟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丁美荣,2021),通过现有节能技术减碳效应有限。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碳排放量远远小于电力、钢铁以及运输等相关行业,但从碳排放强度上看,单位收入碳排放量较高,集约化发展任务较重。

  (二)近60%行业(主要为轻工行业)或已出现下降趋势,但主要高碳排放行业仍处于碳排放增长期根据CE***Ds数据库中44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近60%行业或已出现下降趋势,且出现下降趋势的行业主要为轻工行业。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产业低碳技术水平大幅提高,集约节约化水平已初见成效。尤其是我国轻工行业,近年来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大力建设低碳工厂、低碳园区、低碳供应链体系,加快节能降耗改造步伐,推动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节能减排,行业低碳生产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陈梅等,2021)。目前,我国轻工行业领域的多项绿色低碳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玉米原料高效清洁生产谷氨酸关键技术、谷氨酸生产过程污染物减量化关键技术、淀粉及其衍生物绿色高效制造

关键技术以及全水性聚氨酯生态合成革及智能化清洁生产技术等。全国评定绿色工厂1470家,其中轻工企业270家;在工信部公布的43项绿色设计产品标准中, 涉及轻工相关产品共计17项;前两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409个绿色工厂中轻工行业占63个,246个绿色设计产品中轻工行业占235个,1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中轻工行业占7个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主要高碳行业仍处于碳排放增长期,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尤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趋势依然十分明显。

(三)工业园区碳排放量占比约31%,成为碳减排关键靶点

  近40年来,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工业园区数量突飞猛进。截至2021年4 月,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共有2728家,其他各级园区更是多达上万家②,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20年,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7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