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汇编(17篇)
目录
1.“零工市场”服务群众“零距离”——共同富裕背景下XX零工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
2.XX县开展“提高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8
3.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6
4.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23
5.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40
6.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47
7.关于2023年全市蔬菜生产经营和应对高温天气情况的调研报告 56
8.关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调研报告 61
9.关于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67
10.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79
11.市文体娱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8
12.市早稻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92
13.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脊梁”——XX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101
14.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 107
15.在自治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116
16.镇关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119
17.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123
“零工市场”服务群众“零距离”——共同富裕背景下XX零工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零工市场是激活就业民生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年以来,XX不断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为零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服务。本文通过XX市零工市场建设情况研究,查找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的堵点,并对进一步优化零工市场建设助力共同富裕提出建议。?
一、XX市零工市场基本情况??
(一)零工市场建设背景。?
灵活就业人员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零工市场,是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一是市场用工有需求。基层调研显示:部分用人单位及个人雇主的零工需求较大,建立规范化的零工市场,设立专门场所,有利于解决市场需求,促进居民、企业增收;二是群众增收有诉求。随着互联网平台发展,且受近年来疫情影响,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群众对兼职类灵活就业的诉求旺盛;三是上级部门有要求。浙江省将零工市场建设列入浙江省民生十大实事建设,分级建立规范化零工市场,形成更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二)零工市场布局情况。?
按照科学布局、规范建设、高效运行、优质服务的要求,2023年度在XX市区范围内计划建成3个具有本地特色的零工市场,市场主要为非全日制、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求职、招聘”提供平台支持。一是一核两重点,建设高质量服务区。建设白云社区零工市场、望江社区零工市场与龙渊零工市场。二是以点带面,推进零工服务全覆盖。在3个零工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在19个乡镇街道铺设“零工驿站”,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零工辐射圈”;三是线上+线下,完善零工市场双线建设。在浙里就业、“XX市掌上就业”微信公众号、XX市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同步开辟“零工专区”,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更新、即时对接,并上线“龙易找”线上零工市场模块。?
(三)零工市场运营模式。?
零工市场由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管理,设立“龙易找”统一标识。其中龙渊零工市场以XX市就业管理服务处日常运维,主要负责日常零工信息收集、信息发布、信息更新以及对接服务;XX市白云社区零工市场、望江社区零工市场由社区自主运营,负责社区零工市场日常零工信息收集、发布。零工市场内部均设置综合服务区、岗位对接区。综合服务区设置专门服务窗口,主要提供求职(用工)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政策咨询等服务。岗位对接区设置劳务交易洽谈和求职用工信息发布两个功能区域,用于供需双方开展招聘对接、洽谈。?
二、零工市场就业特征??
(一)工作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2023年上半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失业人口中,因为上一份工作任务完成开始寻找新工作的失业人口占比为32.5%,而上一份工作任务完成后寻找新工作的受访者以灵活就业的零工人员为主。?
(二)社会保障程度低,权益维护难。2023年上半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就业身份是雇员的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3.3%;且走访发现,灵活就业人员中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参保缴费意愿较低。?
(三)综合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弱。2023年上半年XX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从教育程度看,灵活就业人员中学历程度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仅为1.9%;从就业情况来看,灵活就业人员中不充分就业占比较高,39.5%的灵活就业人员想工作更长时间来增加收入。?
三、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堵点??
(一)市场知晓度有待提升。一是零工市场运营初期,群众知晓到参与仍需有个过程,群众更相信传统的小广告、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不知道或不愿意到零工市场登记求职;二是用工主体(雇主)同样对零工市场认知度不高,到零工市场发布灵活就业人员招聘岗位的企业仍然较少,导致零工市场有市无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二)服务内容有待扩充。一是无普惠性社会保障,劳动维权难,由于零工经济区别于传统用工关系,供求双方的责任、权利、劳动关系界定的不明确,除工伤险外基本上无其他社会保障险种;二是未在零工市场登记的零工人员仍占大多数,这部分人的就业服务仍未涵盖。?
(三)运营机制有待优化。一是零工市场工作人员负责对零工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审核等日常维护,但部分零工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不完善,部分零工结算的方式和时效不合理,导致零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不高;二是零工市场建设体系中未设置村级联络员,而农村大多数务农人员在农闲时打零工意愿较强,但寻找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四、几点建议??
(一)分析研判,打通“零工市场”大动脉。?
通过“线上+线下”的零工市场运营,收集市场数据,对零工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劳动力利用效率。一是分析用工时令,摸清周期变化。依靠线上线下市场,收集用工周期数据,建立用工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研判各行业用工需求周期和零工人员求职高峰期。二是精准对接,向市场问效。通过分析将采集到的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信息,以人力资源分布图形式进行标识,实现时间、地域、技能精准定位,高度匹配,由“零工市场”合理分配劳动力,使得劳动者在不同季节时段、各类工种之间能够快速转换,从而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循环起来,提高劳动力使用率,缓解季节性用工需求。?
(二)精准培训,抓住“零工市场”着力点。?
将就业技能培训与“零工市场”相结合,让“零工市场”变身为“技能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精准培训。一是改革培训内容。引入项目制订单式培训新模式,将培训内容选择权交给市场。对接特色产业,以用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青瓷、宝剑、空调等地方特色产业和采茶等季节性用工需求较大的订单式培训项目,提升就业成功率和匹配度。二是改革培训方式。将培训地点延伸到村镇,有培训需求的村镇提出申请,零工市场派遣专业技能老师开展送课下乡,进行移动式、小班式教学,提升培训覆盖面和精准度。?
(三)放大市场效应,实现“零工市场”落脚点。?
注重市场管理和监督,力促零工市场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劳动者—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的闭环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线下招聘会设立零工专区的形式,广泛宣传“龙易找”零工市场的理念、模式、流程、效果等,提高群众对零工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建立基层联络员,完善零工市场体系。在村级设立零工联络员,负责收集本级零工需求相关信息,扩大零工市场覆盖面。三是增设专属保险,提升市场影响力。探索面向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专属保险,进一步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灵活就业群体劳动者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
XX县开展“提高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专题调研报告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基层宣传战线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舆论引导工作的经验做法和规律性认识
十八大以来,XX县县委宣传部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大使命,围绕正面宣传、载体品牌、媒体融合、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不断推动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奋力追赶超越,为推进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党管媒体,强化正面宣传。县委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制度、意识形态“八纳入”和“23221”工作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每月发布外宣工作要点提示,聚焦重大活动策划主题宣传,连续多年坚持组织开展“百家媒体进XX县”活动,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深入XX县进行采访报道,大力宣传XX县特色亮点工作和成效。同时,坚持开展“走基层,强四力”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近年来,我县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发、刊播稿件年均在1500余篇(条)以上;以XX县宣传、XX县融媒体中心抖音、爱XX县***PP、XX县文化旅游等官方账号为平台,形成了一点发声、多点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两个中心。XX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和全省首批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2018年10月,率先在全省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19年5月在全市首家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近年来,我们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一体化集成打造,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开发“爱XX县”手机***PP客户端,采取触摸屏搭载软件、三屏一声、县镇村联动、视频回传的方式,用好“媒体+政务+服务+技术”,实现县中心—部门—各镇—村(社区)互动。今年4月20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XX县融媒号正式上线运行,XX县成为全省第17家、宝鸡市第2家开通融媒号的县区。
三是加快媒体融合,形成XX县品牌。县委、县政府把融媒体中心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改革事项之一,组建成立XX县融媒体中心,作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1名,设置科级领导职数4名,融媒体中心运转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融媒体中心整合了电视、广播、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资源,打造“中央厨房”、舆情监测、多终端呈现三大功能系统,建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对中心干部职工实行竞争上岗、任期聘用、岗位管理,推动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基本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资产、职能等一次性划转,打破了过去媒体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格局,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贯穿到媒体融合的各环节、全过程。
四是强化阵地管理,建强配强队伍。坚持抓重点、求创新、出亮点、创特色、破难题、强宣传、展精彩的思路,以打造一流工作业绩、建设一流宣传精兵为目标,将市考、县考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个组室,明确包抓领导、责任干部和完成时限,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台账,每月召开总结研判会,推动工作落实。坚持积分化管理,以岗位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对全体干部实行量化积分制考核,积分情况与推荐干部、评选优秀等挂钩,与“三项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坚持制度化管理,制定《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实干担当聚力绿色转型发展考核激励六条措施的意见》,修订《县委宣传部机关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舆论引导难度大大增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性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传播者与参与者,导致舆论引导的难度越来越大。
2.全媒体时代对宣传干部的要求更高。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标准非但没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几百字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几十个字甚至是标题式的导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阅读、收看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受众手中。这就要求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更加全面,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要有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等。在当前媒体环境演变的情况下,负责统筹协调的媒体负责人也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要能够洞察传媒大势,要勇于决断和承担风险,要善于用人,融合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试验和尝试,这就要求媒体的领导层知人善任,用智慧来用人管人。
3.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乱跟贴、恶意中伤、揭露隐私等乱象丛生,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另外,低学历的网民在我国网民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这决定了我国大量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是有局限性的,更加容易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推波助澜者。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自身存在的短板弱项
1.舆论引导手段滞后于媒体传播方式发展。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我国最大舆情源头,在社会舆论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在一个全民皆网民的时代,就连农村老头老太太都加入了刷抖音、当网红的队伍,反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手段还是利用报纸、电视、学文件等去开展工作,形式单一,很多媒体从业者仍然没有危机意识,对抖音、短视频等媒体平台敬而远之,不想学习、拒绝学习的大有人在,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2.宣传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县一级宣传部门在基层来说,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宣传,但是说起来重要,用起来必要,扶持起来不要。宣传部既没有参与宣传文化系统内部及乡镇宣传部门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也招徕不了相关专业人员。上级宣传部门对基层的项目少,争取难度大,特别是配套基层宣传部门硬件设施的项目少,因此县级宣传部门单纯依靠县财政的经费运转,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大。其他部门工作出现失误和漏洞,宣传部门还得协助和应对各级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长期以来,宣传干部提拨晋升都比较困难,而且每逢机构改革,宣传部门总是要压缩;领导职数,缩减人员编制,导致宣传战线留不住人才,缺乏吸引力。乡镇一级均没有专职宣传委员,大部分乡镇管宣传的副职领导、宣传干事都是身兼多职,真正投入宣传工作的精力很有限,宣传教育职能弱化,每年只能勉强应付各种上级检查,主动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成为空谈。
3.部分党政部门领导对新媒体不够重视。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博客、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微信、抖音小视频等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正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在基层党政部门,仍然有部分党政领导对新媒体的影响力不够重视,总认为这些都是一些歪门邪道,难登大雅之堂,从而导致面对新形势下的舆论,还存在“捂着不说”“多干少说”的思想,进而导致地方政府面对突发舆情处置不力,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言辞失当、要么茫然无措。
四、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要想开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媒体融合,培养新时代宣传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基层宣传部门要想做好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建设一支精通“十八般武艺”全媒体人才队伍。一是推动现有人员融合转型。对现有职工,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每日晨学、观摩交流、以老带新、脱产学习等形式“送出去+请进来”,重点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体记者、编辑和管理人才转型,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二是巧借“两支队伍”发力。充分发挥基层通讯员和文明实践志愿者两支队伍的作用,通过定时发布宣传要点提示、用稿需求等,帮助基层通讯员明确投稿方向,延伸融媒体中心收集线索的触角。三是抓好后备人才储备培养。根据缺编情况,积极向上级争取招聘名额,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
2.强化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要积极整合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力量资源,全面提升农村文明实践站所的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常态化开展工作,促进农村形成文明、和谐、淳美乡风,最终达到宣传好党政方针、讲述好XX县故事、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唱好时代主旋律、议好淳美乡风、强化好产业特色增活力的“五好一强”效果。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各类文艺团体为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强化信息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新媒体出现,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快速及时、准确、权威的新要求。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4.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地方党委、政府要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由网信部门对涉及本辖区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热点敏感问题、党政机关形象及干部作风、社会思潮等方面的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对监测中发现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以“舆情摘报”形式上报县级主要领导,并由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并交相关镇、部门和单位办理。
5.培养本土“网红”,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要主动占领舆论高地,培养本土“网络大V”“网红”,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专业型”意见领袖,走精准化路线,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在保证其拥有基本社会道德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他们在专业的、特定的领域内的权威,让他们能够持续性地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舆论范围而不是只局限在网络领域,发挥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生更大影响。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5月上中旬,我局组织人员就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一大民生工程来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依托本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资源,在抓好机场到蜀口生态岛4***景区乡村休闲旅游快速通道的提档升级、桥头楠木林3***景区扩建、白鹭湖景区接待功能的提升和塘洲金滩古林景区的开发的同时,成功打造了螺溪爵誉古村、水槎西阳山民宿、灌溪归农田园综合体、沙村生态绵溪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点,不仅为城乡居民观光尝景、放松心情提供了好去处,而且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就业门路,拓宽了增收渠道。
二、当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不足:
一是规模不大。目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规模不大、布局不优,有些休闲项目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没有挖掘自己的特色,功能不配套,简单低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
二是功能不全。大部分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为主,摘摘果、钓钓鱼、划划船、吃吃饭、打打牌等,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少,内容欠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一般只满足于低层次的享受乐趣,缺乏现代精神生活品味,缺乏生命力、吸引力。
三是扶持不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等多个领域,管理也涉及农、林、旅以及工商、卫生、环保等众多政府部门,但目前我县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方面相关部门引导工作不够,政策和制度构建滞后,缺乏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乡村休闲旅游执法、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投拆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是氛围不浓。目前,群众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认知度还不高,关心、支持、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尚未形成氛围。
三、我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具有的优势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资源丰富,基础条件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有便捷的交通优势。我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苏广、唇齿闽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境内有一条水路(赣江航道),两条铁路(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两条国道(319、105线),五条高速公路(大广高速、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吉莲高速、广吉高速),一个机场(井冈山机场),形成了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客源广、人气旺。
二是有良好生态优势。境内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达61.6%。乡村休闲典范国家4***景区蜀口古村、群山环抱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万亩高山草旬天湖山、摄影创作基地金滩古林熠熠生辉,成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风水宝地”。
三是有丰富的人文优势。XX自古享有“声名文物之邦”美誉,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口城春秋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槎滩陂被誉为南方“都江堰”,快阁因北宋黄庭坚作《登快阁》而声名遐迩。XX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交相辉映。
四是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我县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又是世界珍禽——中国XX乌鸡之乡。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县确立了以优质水稻、绿色蔬菜、井冈蜜柚、XX乌鸡、杂交肉牛、特种水产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各地自然资源和种养习惯,建立“一村一品”示范村172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25个,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
四、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从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总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有利”:
1.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乡村休闲旅游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及与都市游客的交流、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县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县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乡村休闲旅游业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旅工农、科工贸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获得高额经济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4.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中的生态农业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可避免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有利于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村休闲旅游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把握关键,在具体操作上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坚持科学规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与农业区域布局紧密相关。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做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有序发展。首先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与全县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等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突出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其特色。因此,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的确定,当前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结合推行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充分考虑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等因素,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项目,使产业发展、田园特色与休闲旅游完美结合,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打造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品牌。
3.完善创新机制。一是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等投资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功能配套的品牌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二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股权转让、冠名权出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带动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提供优质服务。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县、乡两级拟成立专门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领导机构,负责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农业、旅游等部门要各尽其职,建立紧密型的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标准制定、典型推广等工作,确保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十分重视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对接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要通过成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培养造就一批乡村休闲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扶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此外,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美化村容村貌,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和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力度,完善乡村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乡村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乡村旅游市场。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擘画,深入践行***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助推我市早日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协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1个半月的调研过程,主要体现五个特点: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席黄庚倜同志亲自谋划部署、领衔工作专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认真研究调研方案,要求将本次调研作为十届市政协开局之年的“一号工程”,作为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的有力抓手,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关键课题,认真组织实施,努力以“高言值”回应市委的信任和重托。二是学习上不断深入。组织调研组成员集中学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省市科创委会议精神,学习《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等书目,力求精准对标、吃透政策、把握要领。三是方法上明确重点。坚持内外结合、统筹推进,市内调研由黄庚倜主席带队,重点察看高新区智慧岛、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卫东区半导体产业园、XX省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等高新技术园区、企业,深入分析研判我市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弱项短板。市外调研由黄主席和5位副主席带队,组成4个小组,赴XX、XX、南阳、新乡等创成地市,实地察看12处智慧岛、科技园、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对照我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方问策。四是力量上广泛参与。会同发改、科技、工信、人社、教体、统计、财政、金融、人才办等职能部门研究论证,邀请市委党校、XX城建学院、XX学院有关专家及民主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在深度调研、充分协商中凝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创建、关注创建、支持创建。五是研讨上集思广益。累计召开学习研讨会8次、现场座谈会9次、专家论证会1次、征求意见座谈会6次,参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比对分析26项关键指标,汇总吸收意见建议59条,经主席会议审议,形成了本报告。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概况
20XX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后,20XX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和“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大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不断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维度(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30项具体指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XX年至2022年底,全国共103个城市(区)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其中,20XX年,XX市率先获批试点;20XX年,XX等40个城市(区)被列为首批试点,我省XX率先入围;20XX年至20XX年,XX等20个城市陆续被增补为试点城市,我省XX、XX成功入选;20XX年,XX等17个城市被确定为试点城市;2022年,XX等25个城市被确定为新一批建设城市,我省新乡位列其中。目前97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根据主体创新功能不同,分为16个创新策源地、46个创新增长极、35个创新应用区。我省XX、XX属于创新增长极,XX、XX属于创新应用区。全国创新能力前十的城市分别是XX、XX、XX、XX、XX、XX、XX、XX、XX和XX。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省XX市2022年6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XX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XX市已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重要举措,鹤壁市今年5月中旬已将创建方案呈报科技部。目前,全国全省申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竞争激烈、难度剧增。
二、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支点,为我国迈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担一域之责、出一市之力。
(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大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总书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是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解决制约现代化XX建设短板瓶颈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现代化XX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两个确保”战略目标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市纳入XX“1+8”都市圈,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目标,这是站位全省发展全局、服务实现“两个确保”、对接省委“十大战略”的全盘谋划,是加快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战略引擎。
(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鹰城篇章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绚丽的鹰城篇章。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在建设现代化XX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创新驱动,走好“华山一条路”。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抓纲带目,能够从战略高度谋划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勇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技术研究、推动科研转化,确保我市现代化建设高水平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要义,就是把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从单纯的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上。近几年,XX在以科技进步促进城市转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只有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新创造新突破,才有可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只有推动科创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才有可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顺势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与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高端创新资源朝“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正向集聚,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布局,以科技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转变。
三、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和短板
我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和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动能。主要表现为六个有:
(一)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我市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区,被列为“1+8”XX都市圈重要一极。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9.3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11.2%,总量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0.1%、44.3%。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经济发展根基稳、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具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良好条件。?
(二)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市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先后创建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建成全球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型材料产业链,形成尼龙66、尼龙6优势互补的“大尼龙”产业格局,创造我国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多个第一,轧出我国第一块宽厚钢板,是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宽厚钢板、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以“中国尼龙城”为龙头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正以集群创新引领产业核心价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了培厚“创新沃土”催发“产业新枝”的生动局面。
(三)有较好的创新平台。我市紧盯科技创新需求,坚持量质并举。建成国家高压电气质检中心、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XX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建成聚酰胺中间体重点实验室、尼龙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气体绝缘高压开关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创新平台,以及高性能尼龙纤维、电气装备等高层级中试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新平台78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星创天地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5家,实现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四)有活跃的创新主体。通过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同比增长46.8%,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38家,同比增长31.8%,创历史新高。拥有平煤神马集团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铁福来装备制造、天晟电气等4家XX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8家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了神州重工、艾通科技等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巨龙生物、泰田重工等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五)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我市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引育管用”工作,着力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鹰城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全职、柔性引进高端人才973名,其中海外顶尖人才1名、两院院士13名、国家级奖励获得者7名、省级奖励获得者52名、博士900名。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吸引1.2万余人返平就业创业,累计投资568个项目。20XX年、2021年我市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分别为49.3、44.8人年,高于南阳,接近新乡。
(六)有丰硕的科创成果。我市主动对标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己二腈、对位芳纶、电子级金属靶材等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特高压、尼龙催化剂、高纯碳纳米管等实现技术领跑,阿兹夫定成为全球抗艾新药和国内首款新冠口服药,获中国专利金奖,环保型封闭气体绝缘输电线路、5G智慧矿山开采等技术分别填补国际国内空白,8N超高纯铜提纯技术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围绕主导产业打造“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作为“XX经验”全国推广。?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对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
(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近年来,XX、XX和新乡等地坚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成立专班,整合力量,科学规划,逐年推进,“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已经成为思想共识。目前,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已经破题起步,但责任压力传导不够,还存在“创建是科技部门一家的事”的局限认识。从市内调研情况看,市直部门和企业、高校、院所、媒体多数不清楚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什么”“怎么建”,齐抓共建的“一盘棋”意识需要强化。
(二)前瞻布局上的差距。创新空间是承载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优化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对于集聚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至关重要。XX省与XX市以前瞻30年的眼光,在郑东新区以北部龙子湖高校园区智慧岛为中心,建设“中原科技城”,XX市除科学布局周山智慧岛外,还在未来中轴线上前瞻布局伊滨智慧岛,形成了“双核互动、齐头并进”的科创布局。目前,我市高新区智慧岛尚未通过验收,正在规划布局的白龟湖科创新城,统筹协调难度大,进展较慢。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而XX城建学院、XX学院两所高校位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城区急需布局高端创新载体。
(三)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按20XX年创新能力相关数据,与XX、XX、南阳、新乡对比,在创新治理力5项指标中,我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额偏低;在原始创新力4项指标中,我市高层次科技人才数、“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偏低;在技术创新力5项指标中,我市科创板和北交所主板上市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偏低;在成果转化力6项指标中,我市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偏低;在创新驱动力6项指标中,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偏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偏高。相较全省首批授牌的15个智慧岛,我市高新区智慧岛在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均有差距。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用房仅8250平方米,难以满足高质量创新需要。有专家认为,我市高校、园区、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尚未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四)研发投入上的差距。调研数据显示,20XX年,XX、XX、新乡的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分别是我市的1.3倍、1.57倍、1.25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是我市的2.35倍、2.3倍、1.25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是我市的1.06倍、1.2倍、1.35倍,反映出我市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弱,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不足。相比XX、XX构建的“股权基金+科技贷+事后奖补”科技金融体系,我市科技贷相关工作开展滞后,缺少专利质押、风险投资等业务,目前仅存1只规模4亿左右的退出期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能力有限。
(五)创新环境上的差距。《XX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公布数据显示,XX、XX、南阳、新乡的营商环境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而我市排名为第11位。围绕主导产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数以及新增在孵企业数相对偏少。XX城建学院、XX学院引进博士多,在校学生少,配套科研项目不足,部分博士没有教学和科研任务。有专家认为,我市企业研发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不相匹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完善。承办的高层次科技论坛、讲座、峰会、沙龙等场次较少。
四、对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重在结合实际、贵在体现特色。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坚突破期,为城市创新赋能增势尤为紧迫、尤为重要。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家所需、鹰城所能、企业所求、民心所盼、未来所向,积极探索具有鹰城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XX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创新应用区;到2035年进入创新增长极,在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特殊性能钢、短流程石墨等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策源地;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生态良好、全民参与、要素齐全、活力迸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推进,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政治站位要进一步提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举办“鹰城大讲堂”,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和具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上门辅导,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市登门请教,切实把国家政策、外地真经学到手,用世界眼光,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科技创新大跨越。创建方向要进一步精准。聘请中科院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借鉴太原、徐州等资源型城市的经验做法,立足我市产业、科研优势,从30项创建指标中提炼梳理我市特色评价指标,科学编制总体方案、申报方案,确保创建与国家政策相衔接、与未来发展相呼应、与我市实际相吻合。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采取专班专案、挂图作战模式,由市科创委牵头抓总,科技、发改、工信、财政、统计、人社、环保等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驻平高校、骨干企业共同参与,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把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市县联创、校企合作、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瞄准高端、抢占风口,培育创新主体。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中之重是培育技术创新主体。要落实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学习泰州企业科技创新积分、日照选派科技专员等经验做法,推动创新主体规模和能级双提升。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抓住国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机遇,开展集群“强基韧链”活动,统筹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引领计划、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大对神马尼龙等创新龙头后备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建成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度挖掘“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前瞻布局“未来号”,打造“雁阵式”产业集群。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深化“万人助万企”科技活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和企业研发费用补贴等政策。鼓励科研院所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任务,支持市农科院建设国家韭菜种质资源库与分子育种中心,提升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收集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已经通过中试熟化的科研成果信息,及时发布推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企业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力争进入国际国内行业前沿。建强创新服务链条。强化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建立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落实首席科技服务员制度,探索实施“校企双聘”,依托XX城建学院、XX学院700余名博士组建“博士工作团”,推动高校科研力量下沉一线,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技术咨询指导。
(三)坚持量质并举、强筋壮骨,建强创新平台载体。学习XX摆渡创新工场、XX“科技超市”等经验做法,大力发展“以市场为主体、以产业为导向、以技术为产品”的创新平台,形成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巩固提升双创载体作用。借鉴中原科技城、伊滨智慧岛建设经验,强力推进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新区智慧岛建设,谋划布局新城区智慧岛,推动县(市、区)双创园区全覆盖,搭建科技成果线上交易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一核两翼多支撑”的双创空间布局。整合重塑鹰城实验室体系。瞄准行业前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和省实验室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设立科研机构,推动在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提质增量,激发市级重点实验室发展潜力,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先锋队”和省级以上实验室“预备队”。提质扩容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省尼龙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适时增加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性能聚酰胺纤维、高压电气等中试基地建设,支持尼龙产业、高压电器、生物医药、煤焦产业等行业骨干企业组建和申报省级产业研究院,打造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瓶颈、满足产业创新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
(四)坚持以用为本、引育并举,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因素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要素,要以人才强市建设为统揽,学习XX“以策引才、用心留才、科学用才”、XX“UP模式”等经验做法,加快研究出台我市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扎根的“新家园”、创业的“梦工厂”。优化人才引育模式。探索开展尼龙新材料、高压开关、特宽厚钢板等重点产业集群“人才归根”专项行动。实施“飞地引才”,采用“假日专家”“候鸟学者”“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精、尖、缺”创新人才,解决创新链上游短板问题。采取“高校+园区+企业”联动方式筑巢引凤,深挖驻平高校、企业中的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科创团队落地,建立紧密对接集群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深入开展高校“访企拓岗”工作,发挥校园招聘会的主渠道作用,定期举办“企业专场”,尽可能多地把自己培养的学生留在我市工作。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面向主体”的原则评审管理科研项目,健全项目指南编制和发布机制,建立以项目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和周期,创新评价方式,畅通评价渠道。完善跟踪服务机制。扩大“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的覆盖范围和层级,建立“成果转让+科学家分成”研发激励机制和“政府+企业”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双向联动宣讲政策,动态跟踪实际需求,全方位落实职称评审、奖励补贴、薪酬待遇、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居住便利等人才优惠政策,让人才安心创业、顺心工作、舒心生活。
(五)坚持财政统筹、资本融合,保障创新投入。积极投“早”扶“初”,学习成都精准信贷产品集、杭州“产投融”协同、南京企业上市“宁航行动”等经验做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资本市场作用,有效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协调联动机制,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结构,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投入占比。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快推进XX绿色产业投资基金、XX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工作,吸引国内外优质基金来平投资。完善股权投资链条。凸显“扶人才、促转化、强研发”导向,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扩大风险投资机构的引进数量和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新四板上市挂牌融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弱抵押、知识产权属性强等特点,设立科技金融补偿金,拓宽投、贷、保等多种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相结合,通过风险隔离、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让科技“金融活水”灌溉更多科技企业。
(六)坚持着眼长远、强力塑造,优化创新生态。只有形成浓郁创新文化的城市,才能在创新活动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真正实现本地区最大利益。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接,大力宣传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先进典型事迹。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强化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为做好创建工作厚植社会基础、民意基础。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鼓励先行先试,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成立基金会,设立科技奖,大力表彰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选树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和人才(团队)典型。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科技人才和科技计划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积极承接省级以上科技论坛、讲座、峰会、沙龙,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在各类考评工作和干部使用中,加大科技创新指标的赋分权重,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助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真正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助推我市发展的“最大增量”。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食品安全法在我市全面落实到位。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7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