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风吹得游人醉,惹得许多人跳下海。有的人发迹了,有的人呛了两口水赶紧回头是岸,更多的人从此杳无音信。
当年三四月份,我到一个基层企业转了一圈,回来写了一篇通讯。赶上贵人相助,也赶上走狗屎运了,这篇文稿在1992年5月21日,《经济日报》以《“红楼”是怎样“红”起来的》为题发在第二版。两天后的5月23日,《人民日报》以《红楼记》为题发表在第2版。时任人民日报 经济部财贸组组长皮树义告诉我,在经济日报已经发表了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再发,这个现象是很少见的。这篇稿子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省市领导都有批示。后来省内外很多同行业企业都来考察学习。我当时在宣传科。作为非新闻专业一个业余码字人,能把稿子写到这种程度,恐怕也就到了天花板了。我还能干点什么呢?
那时候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改革开放。到了民间谈的最多的就是“下海”。上头隔三差五催着要进度,要求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出大进。搞不了大外贸也得搞边贸。单位有位领导,在内蒙当过兵,他的战友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单位。单位根据他的建议决定成立驻呼和浩特办事处和二连浩特边贸公司。恰巧我还在呼和浩特上过两天学。头脑一热我就报名了。整个机关也就我和内蒙沾一点边,就让我去了。为此党委还正儿八经的下了一个红头文件:任命我为驻呼和浩特办事处主任,括号里边 注明副科级。按要求,单位还给呼和浩特市经贸委发了一个公函。我拿着公文,去呼和浩特经贸委办了相关手续。在内蒙自治区政协 的一家三产公司租了一间房,我 一个人的办事处就算正式开张了。
我办全了所有手续,雕刻了公章,在当地找了一位业务员,聘请了一位蒙族姑娘作为我的蒙语翻译。
我办的第一个大业务,是买飞机。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说是可以从俄罗斯买飞机,很便宜的,也可以易货贸易。不是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有关程序我还真是打听了一下。就连弄回来怎么用我也做了初步设想,可以倒卖,可以自己搞航空运输,当然手续比较复杂,需要报 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并上报中央军委同意。我还正儿八经的把这个想法,在呼和浩特写信向单位主要领导做过汇报。当然最后不了了之。
大事做不了就做点小买卖吧。我从市物资回收总公司带了一个女业务员到二连浩特口岸,准备搞两车废钢。因为付款方式、车皮计划和质量问题等等一系列原因,最后关头我踩了急刹车。
折腾了一个月之后,让蒙古高原的冷风一吹,脑子已经不那么发烫了。 冷静下来一考虑,要人脉没有人脉,要渠道没有渠道,要货源没有货源,要资金没有资金,即便是玩空手套白狼,你也得有白狼可套啊。这么玩下去,英雄早晚也得战死在错路上。
我开始要求撤回,没人搭理我。后来,在一个晚上我找到了主要领导家里,当然我是空着手去的,哼哈哼哈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我猜,搞边贸已经作为一项成绩汇报给上头了。再撤回来,脸面上恐怕不大好看。上梁山不容易,下梁山就更不容易了。过了半年多终于撤回来了。但是不让我回机关,去了机关办的一个什么三产公司。两三百块钱的工资都保证不了。这个所谓的公司一共六七个人,最后一个哥们受了刑事处分,另一个哥们妻离子散。
为了养家糊口,只得另觅出路。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一家省外贸公司 办公室招聘文员,需要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我一看挺对路啊,于是 兴冲冲地带上简历,以及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一大本子带过去了。他们办公室主任,是部队政治处主任转业的。他看到我的材料以后,令我很意外的说,你的水平太高了,是位才华出众的好同志,但是我们的庙太小了,不能耽误你的前程。我被婉拒了。
我一直以为单位招人都喜欢招水平高能力强的人。但这一次把我整懵了。我后来才听说有武大郎开店这一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冥冥之中好像得到天助。关键时候命运的天平又惠顾了我。1993年河北省地市合并,撤销原石家庄市和原石家庄地区,将原石家庄市和石家庄地区重组合并为新的石家庄市。原市直机关和地直机关也相应进行合并。原地直机关比我们市直机关人要多。考虑到地市平衡,把我们下到三产公司的人又召回来了。我成了宣传处的副处长。
就这样我总算又端上了公务员饭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