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理论文稿汇编(8篇)
目录
1.强化全链条和递进式培养 不断优化年轻干部政治历练 2
2.构建立体监督网络 从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 11
3.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提供人才支撑 19
4.推动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再出发 30
5.党的自我革命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35
6.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43
7.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 51
8.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63
强化全链条和递进式培养 不断优化年轻干部政治历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年轻干部政治历练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既不能只抓一时一事,也不能仅盯着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表现,必须遵循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着眼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长期建设来统筹规划和设计,要牵住核心问题的“牛鼻子”,综合考虑年轻干部成长的不同时间段、职务级别、岗位类别等,以全链条和递进式培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政治历练的方法途径,在思想铸魂、实践历练、政治锤炼、严管激励中,努力造就一支可堪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一、持续推动年轻干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首先必须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学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切实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提升党性修养同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在各种诱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学党的创新理论、做‘四个特别’干部”、“干部教育培训半月谈”、“领导干部带头领办难题”等活动,帮助年轻干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结合起来,与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结合起来,与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年轻干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中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将相关课时比例提高到10%以上,引导年轻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原则、提高政治站位。三是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精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定期现场讲授和录制视频等方式在党校各类主体班次中加入“重磅”精品课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精准调训、系统轮训。针对优秀年轻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持续开展“一把手”党课专题培训,让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把年轻干部教育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并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年轻干部现场授课、现身说法。拓展实战交流,请新提任的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分享实战经验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同台亮相、同场竞技,在比学赶超中晒出业绩、树立标杆,传导压力、增添动力,在相互切磋促进的同时,帮助他们补短板、练本领、扛重担。
二、持续推动年轻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主战场接受锤炼,以组织上的培养积累政治上的经验
***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大力选派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斗争最前沿去培养锻炼,通过“上挂”培养宏观决策能力、“下挂”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外挂”开拓长远发展视野,让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斗争实践中淬炼钢筋铁骨。一是强化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经受历练。干部成长成才,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要找准年轻干部的短板弱项,通过集中选派、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轮岗交流等方式,有的放矢开展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将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年轻干部有计划地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攻坚克难第一线接受锤炼,提升政治能力;将政治素质好、培养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有意识地放到党政领导岗位上培养锻炼,让他们在“一线指挥部”的重要岗位上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提升综合能力。二是有计划地推进年轻干部跨地域、跨部门定期轮岗交流。敢于破除隐性台阶、打破区域壁垒,“给位子”、“压担子”,每年结合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选派一批相对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外省区市或本地区关键岗位锻炼。通过搭建科学合理的成长平台交流任职,让他们有完整的周期经受吃劲岗位磨炼,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在处科级阶段,有计划地让年轻干部在地区和市直部门的“条块”之间合理地切换任职,在党政工作部门之间进行轮转,充分经受多岗位历练,既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和领导能力,又能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民生治理等重点领域挑重担、抗硬活,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厅局级阶段,可统筹岗位资源,适时安排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一把手”岗位历练,对于其中政治成熟、能力突出、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合理规划培养周期,把握成长节奏,接续跟踪培养。三是持续完善培养使用机制。省市县要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选信息库,定期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择优比选掌握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根据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优进绌退;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把握组织培养和干部成长规律,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熟悉领域、发展潜质等情况,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措施。坚持讲担当、重担当,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年轻干部,不回避问题迎难而上、谋实招干实事有实绩的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年轻干部,破除论资排辈、打破隐性台阶,通盘研究分析,大胆提拔使用。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实绩导向,真正把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优势特长、不足短板通过“赛场选马”甄别出来,做到因其才而取、审其长而用。
三、持续推动年轻干部接受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以生态上的清明营造政治上的正气
***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年轻干部必须用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传家宝”,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一是巩固提升“三会一课”质量。紧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娱乐化问题,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原则,紧跟新时代新要求,注重在形式上创新、在要求上严格、在思想上重视,突出主题的严肃性,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督促年轻干部直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自觉接受党内生活锻炼,扎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检视自我,经常反思自省,不断锤炼党性,永葆政治本色。二是建立完善组织生活会质量评估机制。坚持把开好组织生活会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质量意识。实行全程督促指导,对每年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严把学习研讨、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撰写材料、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六道关口”,切实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综合运用延期召开、及时叫停、补课回炉、责令重开等措施,督促年轻干部不断端正政治态度,敢于红脸出汗,严格对标对表,深入查摆问题,切实解决自身问题。三是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魂,以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基础,围绕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建立健全约束年轻干部行为习惯的制度机制,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倡导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促进年轻干部从政道德修养提升。
四、持续推动年轻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纪律上的严格守牢政治上的底线
***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要深刻把握“黄金期”与“危险期”及其发展演变的辩证关系,严防年轻干部变成“特殊群体”,坚持做到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帮助他们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恪守清廉本色,不逾底线。一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全部工作中去,不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岗位上,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真正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划出工作界限、权力边界、纪律底线,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二是严格日常监管和政治监督。认真落实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巩固深化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成果,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根据情节轻重及时进行教育、调整、查处。将政治监督扩展到“八小时以外”,强化社会交往监督,紧紧依托微信平台、监督电话、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会等途径拓宽监督渠道,共同做好全方位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与年轻干部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组织部长同干部“双向约谈”等制度,尤其是在岗位调整、参加重大任务、出现苗头性问题、受到组织处理、发生家庭变故等关键节点更要谈,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针对突出问题指出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更要谈深谈透谈具体,及时提醒,抓早抓小、预防在先,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守牢政治底线。三是强化关爱激励举措。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体检、休假等制度,加强年轻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建立异地交流干部关爱机制,健全交通、住房、医疗、探亲休假等制度,为交流任职的干部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做好容错纠错工作;正确对待受问责处分的干部,对问责处分影响期满的区分不同情况,该使用的合理使用。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坚决查处诬告陷害信访举报,对受到恶意中伤、诬告陷害以及被恶意炒作和诽谤的干部,采取适当方式及时进行澄清正名。
构建立体监督网络 从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决不姑息。山东省坚定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聚焦健全防范政商“旋转门”风险常态化机制,强化思想引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落细落小落实从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政策规定,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立体监督网络。
一、坚持提升站位,扛牢政治责任
***总书记对规范党政机关干部离职从业、警惕政商“旋转门”相关风险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山东把从严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严查党政机关干部离职违规从业,警惕政商“旋转门”风险,从源头预防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集体研究谋划。坚持将贯彻落实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工作,纳入全省组织工作重点任务、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决策、系统谋划推进。2021年以来,山东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集会议专题研究,持续制定和完善落实中央组织部有关部署安排的有效举措。市、县各级组织部门采取召开部务会、部长办公会等形式,及时传达落实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
统一部署推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工作,首先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提升站位,统一认识,解决主管部门防范监管政治敏感性不强、认识不统一、重视不够等问题。山东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部署协调会等形式,向各级组织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负责同志传达学习***总书记关于防范政商“旋转门”、干部离职从业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站位、部署安排有关工作。2021年以来,先后多次召开16市党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相关部署会议和推进会议。
强化压力传导。工作任务确定后,关键是一以贯之抓落实。一方面通过组工干部大讲堂、公务员政策业务专题培训、重点政策解读等方式,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各级组工干部系统学习、交流研讨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等有关政策要求,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另一方面克服疫情影响,采取视频会议、云直播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和工作部署,将有关要求直接传达到县级组织人事部门,确保压力传导全覆盖、无遗漏,切实将政策执行刚性要求转化为各级组工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聚焦从严监管,构建完善制度体系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山东紧盯从业范围限定、规范审核审批、全程跟踪管理等重点环节存在的难点问题,从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入手,构建“2+2+N”的从业限制执行制度体系,为实现有效监管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强化规范引领。党中央高度重视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工作,先后制定公务员法、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等1部法律、4个规范性文件,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基本遵循。山东反复研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认为结合实际将法律法规中的原则性规定转化为本地区具体规范和工作安排极为重要。山东省委组织部先后牵头制定印发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限制的具体工作举措等2个规范性文件,有效将中央“1+4”文件规定要求转化为做好山东工作的具体规范,成为引领各级各部门落实中央要求、开展规范管理的标准指南。
补齐政策短板。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限制规定是指导界定违规从业的政策依据,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标准不够细化、范围不易把握等问题。山东着力抓好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限制清单和限制从业的重点企业名单等2张清单(名单)的编制,帮助各级机关进一步明确限制从业的边界,提升规定要求的精准性、可操作性。与省委编办共同研究,明确具有行业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司法等职能的单位范围,要求有关单位必须依据职能明晰从业限制清单。每年根据情况变化,对两张清单(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去年12月底,省市县三级全面完成清单(名单)的制定备案工作。
延伸管理链条。公务员所在单位是做好辞去公职人员管理的第一关口环节。山东将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纳入公务员管理全链条,结合指导推进机关内部人事制度建设,进一步严明辞去公职工作内部管理要求,指导各级结合实际及时开展相关制度梳理,制定完善机关内部公务员辞去公职审批工作规范、从业限制期内主动报告、辞去公职人员请托记录报告等多项制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短板弱项,打通政策贯彻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三、完善工作机制,抓实联动协作
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工作涉及多部门管理,必须坚持系统推进、部门协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打出“组合拳”。山东创新建立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协调合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工作格局,着力解决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工作监管责任主体不清、信息沟通不畅、联动查处不及时等问题,发挥了多部门联动协同攻坚合力。
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构建由组织、纪委监委、网信、保密、发改、工信、人社、市场监管、通信管理等9家组成的协调合作机制,协同负责全省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政策规定的学习贯彻、措施研究、问题解决、监督查处等工作,搭建形成创新规范推动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和联动平台。工作之初,为有效推进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核查工作开展,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社厅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起从业行为核查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并探索制定运行规则保障工作有效开展。随着工作深入开展,逐步摸索,在总结核查机制运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有关新任务新要求,将原有机制从功能单一的核查协作机制拓展为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的规范管理协调合作机制,主要成员从原来的组织、人社、市场监管3家拓展为现在的9家,实现了从单一核查到全面协同推进工作的转变。
完善运行规则。坚持深化细化工作规范,注重将各单位协同开展工作的经验做法、共识共为落实到统一的制度规范中,保障协调合作机制长效、常态化运行。山东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协调合作机制运行规则,明确协调合作机制总体工作职责、成员单位各自任务分工,确定实行定期会商、日常联络、事前审查、集中核查、协调查处、保密管理、舆情处置等7项制度。截至2022年9月,省市县三级均建立起协调合作机制并制定运行规则,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主管部门参与、分级负责、协同协作的立体化监管运行体系。
织密监督网络。将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纳入巡视巡察、公务员法律法规监督检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范围,综合运用干部监督、信访举报等成果,及时掌握相关人员从业情况,织密综合监督网络,堵塞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监督漏洞。2021年以来,对市级巡察中发现的5名辞职法官从业限制期内违规从事律师职业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纠正。
四、深化防治结合,落细各项举措
坚持将严的标准和要求,贯穿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工作全过程,强化事前预防、事中审批、事后查处效果,既突出制度执行规范性、权威性,又坚持创新方式、方法,以求解优解思维推动工作要求全方位落实。
创新开展宣传提醒。实行有效的双向告知制度,一方面,利用各级组织工作宣传载体平台开设专栏,以一图读懂、政策解读、知识问答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公务员熟知掌握有关政策,形成对违规行为的结果预判,达到预防警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向企业发放电子明白纸等方式,在“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设置信息提醒弹窗,在开展市场主体注册、年报报送等工作时进行提醒,填补相关业务平台政策宣传空白。
严格审批“三必谈三必查”。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压实主体责任,所在单位在批准公务员辞去公职前要与本人谈话,必谈辞去公职原因、必谈从业去向、必谈不得违反的从业限制规定;征求纪检监察、保密、市场监管等部门意见,必查相关人员违规违纪情况、必查履行保密职责、必查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等情况。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派出机构督促所在单位落实谈心谈话等措施,并按照要求列席谈话、监督辞职审核审批全过程。
深化联动查处。坚持本人申报、单位认定、集中核查内容“三统一”,会同人社、市场监管、原所在单位对相关人员从业单位、岗位、具体负责业务等进行逐一核实。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主动申报不及时、信息不实等问题,着手与人社、市场监管部门协商,建立信息变更及时推送机制,实现实时跟踪比对。将违规从业、企业违规聘用行为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对经提醒纠正拒不改正的,明确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信用中国(山东)网站等,情节严重的综合运用组织处理、违法违纪惩处等措施严肃追究责任。2021年以来,先后两次对全省2017年以来辞去公职和现阶段处在从业限制期的公务员开展认定核查2300余人次,对报告不实的104人进行了谈话提醒。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提供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新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与政策创新,着力塑造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态势,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疆篇章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强化顶层谋划,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新疆增强“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战略主动,不断优化新时代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人才发展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建设新局面。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对标对表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优化调整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9名省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推动14个地州市和所属县市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人才工作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修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对重点任务挂图推进、销号管理,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召开重大会议研究谋划。坚持把党中央要求和新疆人才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立足新征程、新起点,高位谋划推动、高起点起步开局,自治区党委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重要会议,统筹谋划“2+5”重点人才计划和人才改革政策、建设区域人才高地、打造人才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工作,积蓄新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出台重要文件安排部署。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要,聚焦新疆人才发展现实问题,编制出台自治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代全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7个方面,确定106条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大局。
二、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释放人才优先发展的强烈信号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新疆坚持把人才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自治区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下决心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用于保障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资金额度是之前10年总和的3倍多,以前所未有的人才投入,推动人才工作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充分释放了加快人才事业优先发展的强烈信号。
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立足抢占战略制高点,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序推进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国家各重大人才项目、专项人才计划、平台建设计划紧密衔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疆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作用,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区域人才高地、人才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发展平台,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人才队伍,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团队建设,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精准支持。制定人才基金使用年度计划方案,实行项目化申报,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顶尖人才,对关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人才,“一人一策”制定特殊支持措施,争取在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上取得突破。根据高层次人才在不同领域贡献及工作、生活需求等情况,将人才发展基金支持细分为科研资助经费、培养支持经费、生活补助和奖补经费等,每年组织申报2次,多角度关怀支持人才。重点保障自治区、兵团重点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支持高层次人才自主选题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全方位保障,着力培育集聚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严格管理、提高效益。制定印发《新疆人才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明确基金为公益性财政预算资金性质,以稳定的财政投入予以保障,规定基金申报评审、审批拨付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保证资金使用公平公正、合法合规。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由专家评审决定支持资金,不搞“大锅饭”,不“拍脑袋”决策。支持资金怎么使用由专家人才自主决定,减少事前干预,抓好事后评估。发挥人才发展基金牵引和撬动作用,加强事前绩效目标设定、事中绩效跟踪监控、事后绩效结果评价全过程管理,确保人才基金发挥更大效益。
三、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构建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总书记指出,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新疆着力构建事关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人才支撑体系,把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人才计划的牵引拉动上,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其中2个综合计划和5个专项计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人才计划体系,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强劲势头。
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紧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定和激励本土人才,分为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等专项。首批遴选1063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优秀工程师、工程技术研发团队、“三农”骨干人才、教育教学名师、新疆工匠、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新疆文化名家等,以及48个创新团队,以奖代补支持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研修实训等,建设新疆人才“第一梯队”,每人(团队)每年最高给予200万元经费资助,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实施“天池英才”引进计划。聚焦解决“燃眉之急”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着眼高精尖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标准,不盲目引才,缺什么就引什么,切实解决当前一些行业领域人才短缺的状况。首批引进838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支撑重点产业发展、带动新兴学科建设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以及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每人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以及5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围绕打造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人才链,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各方面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首批组建小麦、玉米、棉花等11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以及风电、石化、油气等14家产业创新研究院,每个专家团队(产业创新研究院)每年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补支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助力产业迭代升级、发展壮大,推动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
实施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聚焦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智力支撑,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对重点领域急需、业绩成果突出的科研创新平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首批遴选支持192个科研创新平台,每个平台最高给予60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激励核心团队,打造一批更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支撑新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实施“揭榜挂帅”招才引智计划。针对新疆难以解决的前沿科技、重要材料、关键工艺、先进装备等难题,首批征集、遴选27个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重要材料工艺、重大设备研制需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面向全国张榜求贤,每个项目给予研发总投入40%的奖补资金支持,为新疆攻克关键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培养优秀人才。
实施重点园区引才育才计划。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布局,“一园一策”量身定制措施,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建设区域人才高地,使各级各类园区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人才政策创新区、先进科技成果示范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智力援疆创新拓展计划。用好对口援疆优势,推动“组团式”援疆向教育、科技、农业、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拓展,探索以项目化、市场化方式柔性引才聚才,首批支持53家受援医院,柔性引进135个“小组团”援疆团队和128名援疆专家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难题攻坚任务。首批选派230名人才赴援疆省市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研修实训,为新疆培养一支素质高、能攻关的人才队伍。
四、制定31项人才改革政策,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总书记指出,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新疆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滞后,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必须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锚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与立”,以“鼎新”带动“革故”。坚持系统观念,重点从推动授权松绑、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4个方面,研究制定、健全完善31项人才改革政策,加快形成具有新疆鲜明辨识度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新疆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推动授权松绑。加快转变人才管理部门职能,坚持人才管理做“减法”、人才支持做“加法”,以信任用人单位和人才为出发点,制定机构设置、编制使用、岗位评聘等方面27项授权清单,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设立“周转编制池”,统筹调剂1000个编制用于满编单位的人才引进。将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权限下放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县市一级。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选择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试点“包干制”、“负面清单”,实行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专家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修订基础研究、工程、卫生健康、农技等行业领域的职称评审条件21个,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公允的评价。探索完善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面向产业、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制度,建立人才破格晋升通道,对特殊人才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实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1万余名基层人才晋升职称。
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出台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规定财政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可全部奖励项目组成员,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横向委托项目结余经费可全部用于奖励,提高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多元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出台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系列举措,健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和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政策,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年均薪酬27.6万元,让人才理直气壮地以知识价值获得丰厚回报。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若干措施,重点治理“官本位”和行政化问题,变“管住人才”为“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减负措施,推进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全力为人才“兜底护航”。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每年隆重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奖励有突出贡献人才,选树德业双馨人才典型,营造讲科学、爱人才、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一人一策”解决高层次人才个性化需求,提高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增强人才向心力、凝聚力。
推动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再出发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自1993年起开始打造“凝聚力工程”,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新路,被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同志肯定为“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再出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把握时代底色,深化“凝聚力工程”政治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再出发,必须回答好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一重大课题。一是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持之以恒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用好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和“初心讲堂”学习平台,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与时俱进严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突出街道党工委领导作用,完善行政党组、社区党委运行机制。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为牵引、决策为目标的信息数据资源地。健全“党建中心—党建服务站—党建服务点”三级党建工作网络。健全居民区“大总支制”,完善“交叉任职”和“三建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6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