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部署会讲话
今天召开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全面部署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全市上下收心归位、凝神聚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倍加珍惜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发展史上极为艰难、极为关键的一年。“极为艰难”主要体现在:挑战超乎寻常,新冠疫情、市场多变行情、罕见旱情“三情”叠加影响、一波三折。“极为关键”主要体现在:面对诸多挑战和巨大压力,我们于逆势中取胜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稳中向好态势。
——过去的一年,我们谋深谋实、抓总抓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在“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三抓两创一目标”落实机制,让全市上下干有方向、干有章法、干有底气。
——过去的一年,我们顽强拼搏、开拓前行,进一步夯实了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坚持质效并举,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经济增长更有含金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9亿元、增长9.2%,创2015年以来最高增幅。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改革、聚力创新,进一步激发了赶超发展的活力动力。突出抓好82条改革举措及7项改革试点,10项改革典型登上《中国改革报》,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工作经验被中央改革办刊载,省委周祖翼书记作出专门批示。
——过去的一年,我们顺应民意、办好实事,进一步践行了一心为民的使命担当。坚持优先保障民生,全年民生支出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下大力气补齐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短板,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
——过去的一年,我们改进作风、务实担当,进一步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出“让落实成为*最鲜明的标志”,强化重一线、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奏响干就干好的最强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讲好*故事,传播*声音,激发团结奋进力量。以严的基调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二、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全力争创全省“十强”“十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再造一个新*”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福建篇章”和*“一极四区”建设,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按照“三抓两创一目标”落实机制,加快建设*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图强进位、跨越赶超,争创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力争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
创“十强”“十佳”,我们有条件有基础,但任务十分艰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分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审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标高质量发展,我们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亟待提升、经济结构还需优化、风险挑战依然严峻等问题,要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做好2023年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宏观大势看,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全国全省经济大盘稳定向好,发展回暖复苏的总体势头越发明显,发展大环境更加有利;从区域发展看,*加快“一极四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的区位优势正在放大,发展势能加快积聚,为我们谋求更高层次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从自身基础看,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市竞争力跃升,全市上下求发展、谋赶超的氛围十分浓厚。
总的来说,*正处在大有作为、加快崛起的窗口期,但也处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要关头。在这个特殊节点,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意义重大、正当其时,必将成为*图强进位、跨越赶超的有力抓手。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争优、争先、争效”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推进*跨越赶超。
三、落深落细“三抓两创一目标”机制,全力在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一)着眼富民强村,奋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创建山海融合乡村振兴样板县,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全链条发展现代农业。聚焦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促进“三产三新三链”融合,加快构建“1+2+N”产业格局。“1”即稳固粮食安全这一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即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白茶和海洋渔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实施“三茶”提升行动:一是实施“茶文化”提升行动,办好开茶节、中国白茶始祖·太姥祭典等茶事文化活动;二是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白茶中心和中国白茶特色小镇,持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白茶)产业园,发展“白茶+”新业态;三是实施“茶科技”提升行动,加快*白茶基因库项目和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加强先进设备和技术研发,持续完善大数据溯源系统,推进数字化发展。海洋渔业方面,以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水产种苗培育创新工程;二是实施深远海养殖基地创建工程;三是实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工程;四是实施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工程;五是实施海川岛风景带全域旅游创建工程;六是实施智慧海洋工程。“N”即加强山羊、四季柚、槟榔芋、黄栀子、黄椒、蚕豆等N种特色农产品开发,做好“土特产”文章。
2.全领域提升人居环境。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乡村住房、水利、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施“民房一村一范例”计划,引导村民按规划、按设计建设新式民房,持续推进裸房整治、旧村改造。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建和提级改造农村道路(含县道)250公里以上。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污水二期、生活污水市场化等项目实施,确保符合人居环境整治“标准版”“提升版”要求的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60%、30%。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行动。围绕“五个美丽”创建,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生态景观、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古民居古建筑等特色资源,推进第二批金牌旅游村创建,提升“一乡镇一示范线”建设水平。
3.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精准帮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幅不低于10%。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路径,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实施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对接产业转移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经营增效。加快组建农垦集团,以其为纽带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二)强化创新驱动,奋力在建设现代工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着力建机制、优环境、强服务,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倍增工程,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产值十亿级企业增至7家以上,其中百亿级企业增至3家。全力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集群,服务*时代4#超级工厂6月投产,5#超级工厂年底开工建设,邦普二期、汇得二三期、凯欣二期、国泰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威海财金新材料3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尽快落地,打造国内最大的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积极开发深远海风电、分布式太阳能、大功率新能源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冶金新材料产业,服务鼎盛钢铁一期达产稳产,推动二期项目尽快落地,抓紧推进冶金新材料产业园谋划建设,加大力度引进新材料制品、配件加工等上下游生产和配套企业。持续优化园区平台载体,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园、省级化工园、佳阳新能源产业拓展区等3个千亿级产业片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园区承载力。前岐双岳片区要确保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要素保障到位;店下龙安片区要增强园区运营能力,促进要素、项目进一步集聚;佳阳片区要持续做好规划和产业用地“标准地”建设,为后续发展做足准备。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重点培育1-2家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为产业全面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提供经验。汽摩配产业方面,加快汽摩配产业园建设进度,鼓励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加强工艺改造创新,推动产业整体向电喷化油器、汽车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方向转型。食品加工产业方面,积极向净菜加工、预制菜生产等领域拓展,加强*美食预制转化研究,进一步提升全国首个“美食地标城市”品牌效应。石板材产业方面,加快金山石材标准化产业园建设,持续发展环保低碳、高附加值的新型石材精加工产业。加快压铸小微园、通用设备小微园、点头白茶产业园等其他小微园建设。
3.系统提升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围绕数字经济、锂电新能源、冶金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电控电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综合体、重点实验室和产业科创平台。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人才孵化与服务中心,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有序开展人才自主评定、组建创新联合体,吸引集聚更多人才到*创新创业。
(三)促进商贸繁荣,奋力在提升服务业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6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