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是国家所需、*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是*水利情之所系、职责所在、使命必然。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主动抓住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推动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备、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精细、水质更加清洁、服务更加优良,让“放心水”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让“幸福水”加力乡村振兴,让“致富水”助推先行区建设。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总书记始终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挂念在心、亲自推动。《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将供水安全列为“四大安全”之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一)融入大格局,精准对接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综合治理领航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理念转变、功能转换和发展变革,在发展导向上,拓宽功能维度,更加凸显其战略定位、基础功能、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从重点保障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向服务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转变,实现农村优质高效集约供水与统筹发展同向发力、相得益彰。在发展方式上,有机融入流域综合治理“三个统筹”全过程,全面对接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发展各环节。在发展路径上,依托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在编制和实施全市重要流域、示范流域片区、各地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时,明晰农村供水保障建设目标、方向、功能、结构和主体,确保到*年全市城乡供水保障率不低于*%。
(二)打通主动脉,充分借力现代水网建设。水网是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打破区域性农村供水发展桎梏、提升全局性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子。要有效衔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打造高保障、强韧性、多支撑、抗风险的城乡供水水源格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充分发挥引江济*、*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已建引调水工程生命线作用,紧密结合引江补*、*二期、引隆补水、大别山南麓等战略性输水通道项目,实施一批补充性中小型水库水源工程,加速江*平原、四大山区和*岗地优质水源置换,力争“十四五”末新增农村地区供水量*.*亿立方米;在*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左右,供水安全系数达到*.*。
(三)畅通微循环,始终瞄准县域发展布局。综合考虑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乡居民优质水供应、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用水需求,以县域为单元,有力推动城乡供水发展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行、一体服务,构建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供水服务体系。有效统筹城区用水与乡村用水、生活用水与产业用水、境内取水与境外调水、当前需要与长远需求“四大关系”,加快完善县域“大水源+多水源联调+备用水源”的县域水源配置格局,做到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筹、脱贫攻坚与巩固提升相衔接、服务发展与保障民生相统一、完善水源布局和工程格局相协调。畅通微循环,加强县域内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互联互通、联调联供,着力提升水源给水、水厂制水、主管网输水、加压中转站配水、支管网过水、全链条节水、智慧化供水“七大能力”,为县域发展夯基固本、聚势赋能、助力添彩。
(四)盯紧风险点,坚决守住供水安全底线。做细常态化监测排查。优化排查监测程序和方式,按月调度、及时干预、消除风险、动态清零。聚焦重要区域、重点人群、薄弱环节和隐患部位,勤排查、强弱项、补短板。做实抗灾保饮水安全。树牢极值思维,重点关注水源条件有限地区,做足预案、物资、人员、技术等准备。强化预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抢抓机遇蓄水、分类施策保水、多措并举找水、空间均衡调水、精准计划配水、严格管控节水。做准重要节点供水保障。盯紧盯准盯牢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6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