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

党课: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涵盖精神之源、精神动力、精神之钙和精神价值四个层面,体现为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而从传统性、现代性、人民性、先进性的精神实质,理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自知、自觉、自信、自强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
    主动的感知来自苦难中的觉醒,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是在蒙辱、蒙难、蒙尘的历史实践中感知到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不同,并且在逐步引导社会革命的成功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作为现代的表现,与作为理念的现代性不同。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推动力量,是一种包含着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的精神力量。欧洲的现代性是“脱神入俗”的过程,文艺复兴运动以感性、自然反抗宗教的禁欲主义、释放人类欲望以及感性的异化形成了欧洲现代性的启蒙。作为一种历史趋向的现代性,在西方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是与教会和贵族对抗的个体欲望释放、个体竞争发展和个体自由至上的内生性演化过程。对于崇尚集体理性儒家人文精神的中国而言,传统农耕文明、史官文化和分散主义心理的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现代性的内生需求,现代性是“外发的”“被迫的”和“引进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实用理性在鸦片战争后,开始了以中国式的“科学”(科学理性)和“民主”(价值理性)的方式“脱圣入俗”。
    近代中国,在学习革新与民族独立的激烈矛盾之间,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各运动群体只能将工具理性的科学精神指向人文社会,尝试民族救亡图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效之后转向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价值理性的民主观念进行变法革命并没有形成动员底层社会的有效力量转而奔向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论。在“以俄为师”“节制资本”等官僚资本的实践失败之后,以彻底唯物史观的态度反对西方现代性入侵的中国共产党,重新定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和实践坐标,认真审视了革命的主体力量和终极任务,以民族主权独立为首要任务,积极动员一切反对资本殖民的力量,带领底层民众通过“人民的战争”完成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在缺乏西方现代化支持又需要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独立自主和群众首创精神,以国家动员社会、国家计划经济、政党组织民众的方式继续推进社会革命。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开创“一化”、和平与发展中建设“四化”,到在多极变化中寻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以“计划”“规划”和“谋划”的方式,分步骤开展工业化建设并逐步实现科技的自主创新发展;分层次开放商品市场以实现资本发展的有序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分领域改革机制体制以建构社会公平之下的自由平等理念,坚定党的领导且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拓展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不断自我革命和争取历史主动性的过程中,从目标、战略、内容和道路等层面实现了由“被迫的现代化”向“主动的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批判现代性并坚守民族独立性,在改革建设中开放现代性并发展民族性,在新时代拓展现代性以复兴民族性,无论任何时期都对中国的现代性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积极研判和主动定位,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始终保持了历史主动意识。
    二、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
    科学的认知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在众多现代化路径中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经过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五年计划”、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八十年代的“三步走”战略,到九十年代的“新三步走”战略,再到2017年提出的新“两步走”战略,尝试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经济工业化的现代化、“农轻重”并重的“四个现代化”,最终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脱胎于革命叙事中的西方现代性,又超越生产力叙事下的经济现代化,更涵盖了民族复兴叙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在社会文明史的叙事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内容上,革命时期开始奋斗“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一五”计划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建设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1964年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进入新时期,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位的现代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4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