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定会让你成长和进步吗?
读书一定会让你更加明智吗?
你肯定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背后,是四十五万的军队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
所以,书读得不对,也可能会害死人。
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吗?
对有的人来说,比如樊登,在还没有做“樊登读书”前,他买了三本书,做了一门课,讲了10年,每讲一次能挣5000~10000。
从书中得到黄金的还有罗胖,能预售20年价格不菲的跨年演讲门票的,也只有罗胖了。
但是对于大部人来说: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有很多父母不无气馁地问我:我也读了很多育儿书,上了很多教育的课,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还是那个不争气的样子?
我还真的是无言以对……
有一次,我想了想,给一位问这个问题的妈妈讲了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女儿在家上网课,作业有点多,女儿受不了,带着哭腔跟我抱怨:妈,作业太多了,我不想写作业了,你打死我算了!
我笑着把她拉过来,说,好的,我现在就把你打死!
说完在她屁股上轻轻拍了一下说:“嗯,我已经把你打死了。”
女儿马上倒在床上装死,我马上也倒在床上抱住她,说:“嗯,我把你打死了,很内疚,也陪你死了,然后别人问起来这两人怎么死的?”这时我俩都笑得不行了,我一边笑一边说:“一个不想写作业,被亲妈打死了,亲妈一看把闺女打死了,也陪闺女死了。”然后我俩倒在床上笑了好一会。
几分钟后,女儿从床上爬起来说:不理你了,我写作业去了。
留下目瞪口呆的老母亲,这是啥情况啊?我原来还准备让她去睡觉呢!
第二天早上,我的父母成长群里有一位妈妈又因为学习的事儿跟女儿”发飙”了,我就贡献了我和女儿的互动。
结果这位妈妈说:红梅老师,我知道了,我晚上回去试试。
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要试什么?
晚上,她在群里说:红梅老师,你的方法不灵,我女儿还是不写作业,我又把她给打了一顿!
我问那个提问题的妈妈: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她迷茫地看着我,说不出话来。
我的这个故事曾被燃料队的创始人赵然老师拿到焦点解决课堂上当成案例,以下是学员们的讨论:
我把结果拿给这位妈妈看,她看得目瞪口呆,红梅老师,跟孩子开个玩笑都这么有学问?!
我哭笑不得,好像我跟孩子开个玩笑都要经过事先设计似的。
因为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在焦点解决父母成长营也跟学员分享过,学员们的反聩是:
同一个故事,有的人学习“对付孩子,让孩子写作业”,结果失败了;
有的人学习到尊重孩子当下的感受,用开玩笑的方式跟孩子深度共情;
还有的人看到“活在当下,不焦虑,当下女儿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作业什么的不重要,先去一边吧!”
同一个故事,有的人只看到“能让孩子写作业”的“方法”,而且希望这个方法“管用”,
有的人看到我对女儿的尊重和爱;
把别人用过的“方法”用到孩子身上,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把孩子当成工具,孩子当然不舒服,也不会写作业;
给女儿尊得和爱,在当下只看到女儿这个人,完全忘记作业这回事,结果女儿反而要写作业,因为她得到了爱的滋养,又有了力量。
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主题: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赵括让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箭射死。诸葛亮却屡出奇招,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这是为什么?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如果没有思考地全盘吸收,那真的会越读越傻,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读书害死人!
真正的读书,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需要边读边思考:有哪些是我可以用的?有哪些是我绝对不能用的?还有哪些是我可以结合我自己的条件作些改动再用的?我要向作者学习的东西是什么?是态度?是方法?还是别的?
更重要的是,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促进你的改变、提升和成长!
如何让“知识”落地,让“知道”成为“做到”?
让阅读帮你获得能量,让你更加富足?不再有遇到问题就问别人“怎么办”的匮乏感?
一是要选对书,选择能突破你的舒适区,能帮你提升自己,但是你能读得懂、跟得上的书。
你打开一本书,发现这里面的东西你都知道,或是违反常识,比如什么“21天改变一生”之类的,那就没必要读下去了,读这样的书是在浪费你的时间。读不懂的书,你除了用它来装装样子,也没什么作用了,同样也是浪费时间。
选书,还有一个常识,就是大的出版社,一般不会出烂书。
二是要跟你读的书进行实实在在的“联结”。
(其实,如果你不是有意让知识促进改变和成长,成长并不会真正发生)
读到让你触动的地方,也许就是让你有所突破的地方,你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这跟我自己的认知、思维、行为、习惯有什么不同?它为何触动我?如果我认同,我如何能做到?如果书中提到的方法是适合你的、可复制的,你努努力便能做到的,你就去照做,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有效,就多做,每天刻意练习,让它成为你的“肌肉记忆”!如果不太行得通,那就看看做些什么改变你能去践行?能促进你的成长和改变?
焦点解决父母成长营为什么会有效?其实做的正是刻意练习:
比如:平时我们说话,是孩子一说话,父母就急于否定、批评;但是我们会布置作业来让你刻意跟平时说话完全不同,以上这个对话,来自一个作业:
0421打卡任务:和孩子或其他人想法不一致时,先概括复述对方观点(你的意思是~),得到对方确认后再说自己的观点。分享这样做的感受和发现。(相信你平时不会这样跟孩子说话,所以我们刻意为之)
结果一试:完全跟我以前的效果不同啊:以前劝孩子学习,孩子就是不学习,这次我就是倾听他,一句没劝,他自己倒去学习了!从改变中获益了,会持续激励你努力,而且我们在每周的活动后“布置”这样的作业,让你在练习中更新自己的对话模式,直至新的对话模式成为你的“肌肉记忆”,这个时候,你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你变成了一位会倾听、会共情、能尊重孩子,也能被孩子尊重的“焦点”妈妈。
焦点解决有一句话:有效的多做,无效的换一种方法做。但是只要你行动起来,就有收获。
所以,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是本着改变的目的读书,一定要跟你读的书发生“深度联结”。让知识在你的内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在短时间内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方法,是你把这本书完完全全用你的话讲给别人听。
还记得学习金字塔吗?
教给别人,你能获得90%的留存率,所以“最好的学是教”。
最近我组织的这次《青春期的大脑》,我准备换一种新的玩法:就是让参与的人都有机会分享,你可以做PPT,在每周的读书分享会中把你的心得分享给别人,必须用你的语言。
你们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除了我自己发生的故事之外,我其实表达了两本书的作者关于读书的思想,这两本书分别是周岭的《认知觉醒》和樊登的《读懂一本书》。
樊登的《读懂一本书》,是我今天早上花了一个小时快速读完的,为了写这篇文章。
但是,我是在读完之后,在完全不再看这两本书的情况下,写完这篇文章。
我能完全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篇文章写完,我也把作者的思想变成了我自己的。
我能,你也能。
第四,为了打卡而打卡,是以形式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成长道路上的懒惰。
昨天,我突然想要退出DE读伴了,我跟先生说:现在这种打卡,只是一种形式,它对我的成长没有什么帮助,我根本不需要打卡来促进我读书,我觉得这个打卡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了,我想退出。
先生说:你可以让打卡变得有意义。
我没有退出是我对“完整”有一种执念,凡事一开头我必须要做完,否则我自己受不了,所以我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是能坚持到底的,“退出”在我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所以,如果让打卡有意义,既能成全我的“完整”,又能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把打卡换成了公号写作。
所以你看,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创新,让它变得更有意义。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而是为了让你成长。
打卡也一样,你经过深入思考的一句话,胜过无用的万语千言!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加入到本次《青春期大脑风暴》读书会,让我们变成更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也被孩子尊重的家长!
我们一起成长,期待我们共创一个不一样的读书会(免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