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2023年4月党建要论文稿汇编

2023年4月党建要论文稿汇编(10篇)
目 录

1.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
2.深刻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立场观点方法
3.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
5.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6.弘扬太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7.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8.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卓越人才
9.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练好服务群众这个看家本领
10.把读书当作工作责任、精神追求

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学深悟透,要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用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展开党的理论探索史。在这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时始终坚守人民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同志认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强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评判我国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明确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回顾党的百余年理论探索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彰显旺盛生命力,始终得到亿万人民拥护支持,科学指引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贯穿的一条红线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是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在人民中历练、在人民中成长,得到人民拥护、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更好领会的精髓要义,就要深刻领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的根本立场,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
把握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之所以位列“六个必须坚持”之首,就是因为这是的根本立场,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鲜明的内容之一。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具有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点,把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动力,真正实现了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
坚守价值支点。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论断,也是价值判断。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时,将人民利益作为评判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正是因为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立足实践原点。不但具有真理力量,而且不断彰显实践伟力。正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强调:“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民;强调:“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充分体现一切依靠人民。新时代十年,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至上”考题
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深入学习贯彻,要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至上”考题。
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站稳人民立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持树牢群众观点。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树牢群众观点,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深刻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立场观点方法

把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还必须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也是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更好学习领会的精髓要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这正是自信自立精神气度的有力彰显。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融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实践基础和文化根基。
源自对科学真理的坚持。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能拥有真理的力量,才能自信自立;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才能不断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持自信自立的根本所在。
源自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多年文明发展史。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坚持自信自立。多年来,我们党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心,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源自中国共产党多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自信自立始终贯穿于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光辉历程。
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贯穿着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坚持道路上的自信自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道路上的自信自立,这是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根本原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再次印证“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坚持理论上的自信自立。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坚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指引,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展现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理论上的自信自立,全面贯彻,我们才能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坚持制度上的自信自立。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推进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点、建设规律、优势效能等的认识,为新时代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治理效能。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文化上的自信自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Y坚强领导下,在科学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为指导,坚持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就一定能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自信自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深刻揭示了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我们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在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坚持以为指导,坚持自信自立,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战略主动,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在发扬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充分体现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为指导,充分发扬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党和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奏响亿万人民共襄民族复兴大业的恢弘乐章。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拓展的力量源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愿景,是在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中不断推向前进,是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需要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依靠人民力量,坚持独立自主不断开拓前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百多年来,是人民的“小木船”摆渡百万雄师驶向胜利彼岸,是人民的“小铁锹”在亘古荒原上挖出大油田,是人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历史大幕,是人民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与干劲创造了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成功推进和拓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没有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亿万人民群众是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创现代化道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拼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赢得的;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干出来的。我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发展,无不凝结着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共同选择、必然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Y领导全国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无数难关险阻,创造了诸多人间奇迹,实现了千年小康梦、百年富强梦、飞天寰宇梦、蛟龙蹈海梦……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昨天的辉煌已经书写在人类发展的史册上,今天的宏图伟业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壮志凌云、目标坚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成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顽强斗争,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最雄厚的精神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高度耦合、系统集成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在这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一个个“现实的人”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回首来时路,正是亿万人民群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让我们创造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人间奇迹。展望前进路,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贯穿于谋划发展方向、制定发展举措的全过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前途光明、未来可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事业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复制。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张不断延展的蓝图,是一场跨越世纪的接力。从“枫桥经验”到小岗村大包干,从塞罕坝植树造林到“小木耳、大产业”,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实践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辛勤汗水和无穷智慧。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寻找科学方法、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开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新境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党带领人民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面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般性难题,也面临更多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的特殊性难题,必将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从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增多。从国情看,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从党情看,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事业越发展、目标越接近,就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付出更多艰苦努力。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通过顽强斗争攻坚克难,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
激发和增强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现代化是奋斗出来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未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激发和增强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的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能够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征程上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实现人民的愿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面进步。
团结奋斗、实干兴邦,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以***同志为核心的Y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变为可知可感的美好现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一论述贯穿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我们必须完整、系统、深刻理解把握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鲜明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同时,世界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既要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复杂的道路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是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我们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国家存亡之秋,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肩负起带领人民实现独立与解放的历史重任,一路走来就是在居安思危和不断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熔铸了我们党的鲜明品格。
我们党是在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纵观党的奋斗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顽强斗争中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后保持“进京赶考”的思想自觉、“两个务必”的政治清醒,通过与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作顽强斗争,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疫情、抗地震、化危机的顽强斗争,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始终是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一条红线,是支撑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在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中取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Y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作斗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在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无论是抗外侮、斗强敌,还是闯新路、搞开放,无论是抗疫情、促发展,还是应变局、育新机,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和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百多年来,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共产党人总是保持清醒头脑,发现问题苗头,预见形势走向,展现出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
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目标的宏伟性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必将始终居安思危、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艰巨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需要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对增强忧患意识和发扬斗争精神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才能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现代化形势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势深刻变化,决定了新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做到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
依靠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和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保持战略清醒,把握斗争方向,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强调:“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对形势的充分认知、对风险考验的高度警醒,以及对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深刻把握。新征程上,必须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抓住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逻辑,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保持战略自信,坚定斗争底气,面对风险挑战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坚定的战略定力。指出,我们要“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针对不敢斗争的“恐惧症”、不愿斗争的“软骨病”、不会斗争的“无能症”,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意志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切顽瘴痼疾,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作斗争,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勇毅前行。
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勇气,更要讲求策略方法、考验能力本领。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实践,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把握时、度、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领导干部要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明确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精神文明成果和科学文化成果,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共同需要和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建设物质富足的现代化,也要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的明确规定,深刻阐明了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曾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深刻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因此,要坚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共同构成共同富裕的完整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共同富裕,而且包括全体人民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包含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两方面丰富内涵,体现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Y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重要责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3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