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总书记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国内不少城市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从实践层面丰富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一)智慧是手段
    如何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是否显著的关键所在。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中,网络、数据、算力、算法是不可或缺的*项关键核心要素。其中,网络作为数字时代与电网、路网相似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有序运行提供支撑。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日常行为活动中逐渐积累沉淀,为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原始材料。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公共服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不再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成瓶颈制约。而算法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技术手段,日益成为城市“智慧”的体现。信息化系统统筹管理、数据融合应用、城市大脑功能开发、应用场景建设,本质上都是算法的创新应用。因此,算法创新应用的效果决定着城市的智慧程度,也决定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算法和强化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正在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加速迭代,为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路径逐步成熟,未来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将出现质的飞跃。
    (二)城市是客体
    城市的功能正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趋丰富,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丰富和完善城市各项功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技术赋予城市记忆、计算、决策的能力,使得城市这个有血有肉的“庞然大物”真正具有了思考的功能。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城市系统将拥有辨别、交流、创造等更加高级的能力,接近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智力水平。城市可以通过自组织方式合理调配资源要素,妥善应对潜在风险,保持自身机体健康,不断提升运行效率。现代城市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组织能力,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自组织能力需要人的参与,并通过人的组织调度来实现。在智能交通、智慧养老、数字防疫等领域,已经涌现出若干智能化产品,减少了城市治理过程中人的干预,为城市自发管理提供了可行路径。但在技术和制度的双重制约下,当前城市的智慧化水平仍处于萌芽阶段,不足以支撑城市自发运转。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公共数据和城市算力有效利用,日益成为当前破解“大城市病”的重点突破方向和前沿领域。
    (三)服务于人是目的
    以往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处理智慧和城市的关系,着重解决城市如何更加智慧的问题。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处理智慧、城市和人的关系,着重解决城市如何通过智慧服务于人的问题。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承担着推动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在政府部门的身份从城市管理者向城市服务者转变的同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已经从城市治理转变为城市服务。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好满足人的需要,逐渐完成从“人管理城市”向“城市服务人”的转换。20*年*月以来,国内许多城市陆续推出的“健康码”,在为防控疫情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沉淀下了大量的人口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身份信息、健康信息、行程记录等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碰撞比对,动态生成不同颜色的图像,既满足了疫情防控需要,也服务于市民正常生活。在后疫情时代,城市“健康码”已经不再成为市民出行的通行证,如何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好利用城市“健康码”现有的平台、数据和技术,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已经成为摆在有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2年*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了包含*项一级指标、*项二级指标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梳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外延提供了有益启示。综合研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外延主要包含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治理、城市大脑和应用场景等若干方面,并仍将随着实践探索而不断丰富。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个方面重点举措,并通过具体措施保障各项举措有序落实。
    (一)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四梁八柱”
    进一步增强政务云网服务能力。促进关键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研究发布“政务外网网络质量评估指南”“政务云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指南”等地方标准。高效有序开展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质量评估,为履行电子政务外网管理责任、落实运行要求提供具体指导,全面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和支撑保障水平。探索推进政务算力资源统筹共享,建立全市政务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工作机制,开展算力调度试点示范,逐步构建全市政务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机制。积极推进市级“信创云”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推动IPv*(互联网协议第*版)应用规模化部署,加快政务外网IPv*升级改造。
    不断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应用效能。持续开展市级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统一开放平台优化升级,建设完善市级共享交换体系。持续提升市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公共支撑能力,推动同一账号单点登录服务覆盖全市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持续完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测平台基础功能,进一步增强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网站业务运行管理和服务能力。
    守牢网络和数据安全严密防线。强化网络、计算、存储、数据库及接口安全检测,做好关键环节、重要数据的闭环管理和加密存储。强化法规政策宣贯培训,统筹做好网络和数据安全自查和抽查工作,切实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强化事前防控能力建设,优化网络和数据安全评估指标和手段,促进网络和数据安全检查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统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化项目投资效能
    加强系统建设运维服务支撑。增强沟通衔接,利用前期积累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案例,追踪信息化发展趋势,捕捉真实信息化需求,快速形成项目建设前期文本。统筹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技术力量投入,合理设置研发运维工作量,保持项目投资决策的连贯性,更好落实项目需求。
    做精做优系统集中运维管理。强化集中式运维管理体系配套建设,统筹系统内容目录管理、应用支撑、用户服务、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实现项目管理动态监测、整体联动。落细落实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要求,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制定完善政务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标准、制度和细则,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工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
    强化政务信息系统统建共用。以前端综合应用平台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城市大脑”(以下简称“津脑”)中枢系统为支撑,坚持激活存量资源与统筹增量需求相结合,加强项目衔接,深化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数字化发展合力。围绕统一基础设施共建共用、跨部门重大项目建设、数据共享交换等实际工作需要,推动构建科学先进、层次分明、管用实用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先行推动系统互联、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集约建设。建立项目技术审查、采购审查、年度计划安排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推进项目统筹关口前移。
    (三)加强数据治理,构筑数字时代城市发展新优势
    加强数据共享汇聚。归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目录管理一体化。采用逻辑接入与物理汇聚多源途径,打通“目录—数据—系统”关联架构,形成“四清单一目录”。建立与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对接通道,回传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办件数据。依托“津脑”数据中台和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编制政务数据目录,对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级部门和区级共享交换平台。
提升数据聚通效能。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空间地理五大基础数据库,构建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纵向贯通、横向连通的数据资源体系。结合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横向拓展数据共享开放目录,加强政务数据目录与政务服务事项的关联关系。畅通数据流通渠道,推动数据资源加速流通,助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实现多事项合办、多部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