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锚定作风建设航向 赋能审计发展新篇

交流发言:锚定作风建设航向 赋能审计发展新篇
    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为全党改进作风立下了铁规矩,指明了新方向。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作为审计机关,我们肩负着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廉政建设的重要职责,更应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新时代,持续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悟其核心要义,是我们保持政治定力、强化作风建设的关键。我们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常态化、系统性的学习,促使全体审计干部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审计工作的开展筑牢思想防线。
    (一)把握理论精髓,坚定政治立场。一是领悟核心要义,提升政治站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围绕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党风政风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我们要逐字逐句学习规定内容,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意图,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将审计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确保审计监督的正确方向。二是紧跟政策动态,校准工作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党中央针对作风建设不断出台新政策、新要求。我们要持续关注中央和省、市关于作风建设的最新部署,及时调整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定期开展政策研讨、专题培训等活动,促使审计干部准确把握政策变化,不断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审计工作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三是强化政治担当,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全体审计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审计工作中,敢于动真碰硬,对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发挥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二)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实效。一是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鼓励审计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浏览官方网站、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加深对规定精神的理解。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方便审计干部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结合线下的实地调研、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学习载体,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贯通。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与审计业务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审计干部思考如何将规定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审计等方式,提升审计干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工作落实。一是以学促审,提升审计质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动力和方法,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二是以学促改,加强自身建设。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查找审计机关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加以整改。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秩序,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三是以学促建,完善长效机制。总结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经验做法,将其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在制度的框架内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聚焦主业,强化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审计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力度,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
    (一)强化财政资金审计,严守支出关口。一是全过程监管,规范资金使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严格审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的发生,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通过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关注“三公”经费,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作为审计重点,严格审查其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关注有无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以及通过虚列项目、转移资金等方式套取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的问题。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节约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预算约束。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推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从源头上防范违规支出问题的发生。
    (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一是明确审计重点,关注履职尽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重点审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廉洁从政规定执行情况等。通过审计,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加强结果运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严肃追究责任。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监督体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和揭示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推动各部门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严密的权力监督体系。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整治突出问题。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如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领域。通过审计调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联合审计机制,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审计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拓宽审计线索来源渠道。三是推动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对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严肃问责。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建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