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会网友“新”声汇编(7篇)

2025两会网友“新”声汇编(7篇)
目录

1.【两会网友“新”声】“小数字”蕴含的民生牵挂 2
2.【两会网友“新”声】搭好“连心桥”,共赴春天的盛会 5
3.【两会网友“新”声】牢记嘱托 勇挑大梁担使命 9
4.【两会网友“新”声】如何理解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13
5.【两会网友“新”声】生态环境质量新改善融入百姓生活 17
6.【两会网友“新”声】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 20
7.【两会网友“新”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激活经济内生动力 23

【两会网友“新”声】“小数字”蕴含的民生牵挂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两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宏观政策框架下,报告以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勾勒出民生改善的清晰路径,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
    “55元”看起来不多,但乘以10亿人的居民医保参保基数和1.7亿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群体基数,就是一笔不小的纯增量财政支出,相应需要更大体量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小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和经济增长的信心。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仅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深深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和养老事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从670元提高到7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七次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提高,生动诠释了“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的执政理念。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不断优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配合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立体化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底色愈加深厚。
    除此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举措,直指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痛点。其中,以旧换新补贴、绿色消费激励等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等制度设计,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户籍壁垒,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既有“硬件升级”更有“软件优化”,体现出民生服务正由“有没有”向“优不优”深刻转变。
    民心所盼即施政所向。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财政资金持续向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倾斜,从就业优先到社会保障,从公共服务到风险防控,每一项政策、每一组数字都凝聚着对人民福祉的深切考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唯有将民生牵挂融入制度创新,才能将“民生账单”转化为“幸福账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两会网友“新”声】搭好“连心桥”,共赴春天的盛会

    清风徐徐、春意款款,随着万物迎新,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也于3月4日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充分体现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与担当!
    踏春而来,全国两会为奋进新征程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动能。历史坐标不断镌刻中国人民奋斗的足迹,回顾奋进之旅,传递出发展的强劲声音。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一箭十星”发射成功;“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生态屏障实现锁边“合龙”,让青藏高原近20万群众住上“暖房子”;数字消费、区块链技术、智能化服务、银发经济、电商经济等新业态竞相涌现;从“尔滨”、阿勒泰、天水,到国潮热、文博热、汉服热,文博游成为新风尚,看展览、买文创,在传统文旅中领略璀璨多元的文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触摸到美好生活。展望前行之路,奋力把“两会热点”变成“幸福起点”。全国两会聚焦民生关切、社会热点,从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到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发挥优势、融入市场;从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到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代表委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更多的民意从“江湖之远”直通“庙堂之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在为民服务的航道上扬帆远航!
    奔赴两会之约,“实干”二字跃然纸上。聚焦“两会热点”,依靠人民群众践行“变、干、实”,精准滴灌、未雨绸缪,以迎难而上、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稳扎稳打完成任务目标。近年来,从民生领域补短板、谋发展,到巩固“双减”成果,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从老旧小区加速改造,以旧换新让消费者得实惠,到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医保“灵魂砍价”;从直面养老到工龄、社保等问题,提高基础养老金,下调房贷利率,到回应青年群体关注的上学、就业等问题……惠民生的举措越来越实,开启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新方式。我们要继续讲好“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故事,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故事,演绎“一锤紧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的实干故事,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厚植创新土壤,传递“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的温暖与希望、自信与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实践中摸索、在实干中创造,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逐梦奋进新征程。
    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揣在怀里、拿在手上。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代表、委员来自人民群众,倾心交流、畅所欲言,向上传递基层声音,向下回应民生关切,把为民解忧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两会建言的“幸福账单”。如今,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盛世,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风雨兼程跑出发展“加速度”,当好改革创新的先锋者、实干家。只有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用力解决群众困难,精准聚焦、靶向发力,切实搭好干群“连心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实现将个人价值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中去。顺应新时代改革创新大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个脚印,将创新思维融入工作中,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身上挂露珠、脚下沾泥土,让两会会场连通百姓家门,让人民群众感受实打实的变化与发展,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一路繁花,前路可期,乘两会“春风”、绽放“青春之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奋斗者的激情,把实干写在为民服务的顽强拼搏里,把梦想浇灌在辽阔无垠的华夏大地上,始终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凝心聚力、善作善成,做时代的见证者和奋斗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们要以初心为灯、使命为帆,加强实践锤炼,勇于攻坚克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奋斗之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两会网友“新”声】牢记嘱托 勇挑大梁担使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说到经济大省,江苏一向名列前茅。2021年、2022年、2023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迈上11万亿、12万亿、13万亿元;202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经济总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二位,增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担负着大使命,也要有大作为。从“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殷殷期望,到“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更高要求,江苏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挑大梁”上踏实脚步、砥砺前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持向“新”而行,向“质”发力,江苏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扬鞭策马,快步前行。从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世界最大吨位悬臂式隧道掘进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到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南京未来网络、苏州纳米材料、常州合成生物在业内已然叫响……一份份优异成绩单彰显了江苏“挑大梁”的坚定信心和务实举措。紧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使命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江苏将加快布局、推动落实,不断拉长这份发展成绩单。
    经济体量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发展推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已经成为江苏的成功之道。正是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江苏成功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而外、由低到高的发展变迁,创造了由富向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仍将在先行先试、内外兼修上下功夫,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改革之笔”写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独行快,众行远。在“全国一盘棋”中,如何“落子”,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过去一年,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产出了超10%的经济总量,把“强富美高”宏伟蓝图转化为“走在前列”的实景画卷,在锚定航向中发挥了“顶梁柱”和“压舱石”的作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奋进新征程,江苏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持续彰显经济大省的担当,共同收获协同发展的甘甜。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江苏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加快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2024年,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14个,新建村内道路、田间道路5120公里,建设8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改造提升102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铺展开一幅幅美好生活画卷。“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不忘为民初心,江苏将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就业等民生保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挑大梁”。在“春天的盛会”中积蓄动能,在春风浩荡里奋力奔跑,时代的曲谱上必将跳跃着不负嘱托、不负使命的新乐章!
    

    
【两会网友“新”声】如何理解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2025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每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社会各界、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点内容。细读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举措实在,未来的路径无比清晰。敲定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无疑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5%左右”体现中国经济的稳健性。从时间轴看,这一预期目标,与2023、2024年保持一致,体现着中国经济的稳健性。从发展需要看,“5%”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这无疑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基础上的科学决策,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从总体势头看,在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34万亿元的新台阶上,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彰显着自信底气,也为千行百业鼓舞了干劲。此外,信心还来自基层的活力奔腾,经济发展的向上向好。开年以来,各地因时因势扎实谋开局、奋战开门红,呈现“开年就开跑”的新气象。看消费,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实现增长,冰雪游、文博游等热度不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