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干部篇文稿汇编(4篇)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篇文稿汇编
(4篇)
目录

1.@基层干部 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锦绣图” 2
2.@基层干部 执好“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图 6
3.基层年轻干部从“水土不服”到“得心应手” 9
4.在基层之路上从“水土不服”到“扎根成长” 12

@基层干部 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锦绣图”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广大基层干部当认真研读文件内容,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紧握“粮食安全”“产业振兴”“宜居宜业”之笔,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锦绣图”。
    于“粮食安全”处起笔,饱蘸“底线思维”之墨,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饶图景。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就是要把底线守住。广大基层干部当肩负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当好耕地保护“宣传员”,要勤走村口巷尾,常探田间地头,把耕地保护政策给群众讲清讲透,让耕地保护意识融入“寻常百姓家”,而对于那些耕地“非农化”、农田“非粮化”等破坏粮食生产力的现象,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极力整改,做到发现即纠、不留余地,切实将“长牙齿”的硬举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好种出好苗,好种产量高,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芯片”,要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手握优质种,享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
    于“产业振兴”处运笔,饱蘸“因地制宜”之墨,绘就“梅子金黄杏子肥”的兴旺图景。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石,是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乡村都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广大基层干部要跳出传统“一亩三分地”的固化思维,通过调研市场需求,踏勘脚下热土,深挖人文资源,全面梳理本土“特色清单”,进一步找准产业突破口,擦亮“特”字招牌。另一方面,壮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不能“单兵作战”,而需“抱团取暖”,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探索“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式种植、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形成聚集效应、品牌效应,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破圈出道”。
    于“宜居宜业”处收笔,饱蘸“生态文明”之墨,绘就“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绿美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碧水蓝天、青山映目的生态田园,一头是农民生活,另一头是国家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底色。广大基层干部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要注重“房前屋后”,紧盯“田边道旁”,在改厕质量、污水处理、垃圾减量、村容村貌等方面狠下功夫,做到乡间小道、楼宇门前处处有绿意,花香满枝头,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形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老等“生态+”发展模式,实现“借绿生金”,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生态新格局。
    

@基层干部 执好“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和具体措施。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领头雁”,当执好“三支笔”,在基层山海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图。
    执“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担当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富足图。产业兴则百业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抓手。广大基层干部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以“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务实作风开展调查研究,敢于啃“硬骨头”、扛重担子、接“烫手山芋”。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思路方法,依托本土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色,用“新思想”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要探索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村电商等多元化路径,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打造出彰显地域特色的“新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执“为民服务、初心如磐”的情怀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广大基层干部要经常性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走访活动,既问千家“共需”也问一家“个需”,既问当前“急需”也问今后“长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既当群众的“贴心人”,也做群众的“好学生”,在田间地头听民声、在农家院落问民计、在群众口中学方法。要真正融入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水、同谋一方发展,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执“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韧劲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山水图。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有机统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致,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广大基层干部要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心态,克服“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要沉下身子、扎根基层,依托田园风光、优秀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