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
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互联互通,同时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全球性问题愈发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这一理念不单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方案,更因其包含了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核以及其创新性、实践性、前瞻性而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各国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挑战,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构建国际关系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了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这一理念不仅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积极创新,它强调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旨在推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在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理念强调在全球层面上的合作与共赢,超越了传统的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思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它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回应,更是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探索。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次党课将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分析这一理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以及它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它深植于中国的外交实践,不仅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还对全球治理有着巨大的时代借鉴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明确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方向,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它全面展现了中国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承诺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强调通过合作和对话解决国际问题,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它强调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旨在推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指明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正确方向,擘画了人类进步事业的蓝图。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回应,更是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探索。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再到广泛指导全球治理实践,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我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是在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基础上,对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的阐述,回应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需求。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仍未完成,我们仍需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到:“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彰显了中国智慧,又体现了全球人民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时代宣言和伟大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了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2024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时指出,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同球共济”精神作为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价值理念,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发言论述中看,这一理念一直强调“中国方案”与“人类共识”两个概念。中国方案更多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人类共识则体现在其价值基础的全球共性与全球问题得到解决,需要各国合力努力的急迫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遵循,以实现全人类发展、繁荣和幸福为宗旨。这一理念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前瞻性思考和对人类进步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它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等,秉持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坚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治理原则。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认知层面上的价值共识或基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和谐演进的前提性要求。和平与发展是“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的根本出路”。和平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和平的环境中,各国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在当今时代,中国担当着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角色,积极为全球和平事业做出贡献并树立典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致力于推动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并呼吁各国携手共进,共同维护和平发展的道路。
公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