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指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指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近期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性成就和重大理论创新的深刻总结,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懂人大”“讲人大”,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维度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结果,凝结着党和人民不懈探索我国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方案都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事实证明,这些制度在中国都行不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局部执政,从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已经开始国家制度建设的探索,到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经验。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提出“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崭新概念,指出“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执政,为这一伟大构想付诸实践奠定了前提、创造了条件。
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实现了几千年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健全我国选举制度、国家机构制度体系、基层民主制度、人大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党中央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与时俱进修改宪法,召开党的历史上首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历史昭示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从现实维度牢牢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深刻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五个方面的显著政治优势。一是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显著优势,有效克服了旧中国那种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和党争纷沓、相互攻讦的现象;二是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有效克服了一些国家那种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和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三是具有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显著优势,有效克服了一些国家那种相互掣肘、内耗严重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四是具有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显著优势,有效克服了一些国家那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和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五是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显著优势,有效克服了一些国家那种各自为政、尾大不掉和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这五个“显著优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的核心密码,更是新征程上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和定力所在。
准确把握人大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任务。要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更好担负起人大在坚持党的领导中的使命任务,从制度上法律上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确保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更好担负起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使命任务,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确保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现代化建设,广泛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更好担负起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使命任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四个充分发挥”的明确要求。强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