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老师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这一批新入职的专职辅导员,我叫A。大家刚听到这个名字,可能首先想到邓丽君,其实音同字不同。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我们入职培训结束的时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坦白讲,此刻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新手导游”,一个小白,刚刚拿到教育旅程的导游证,面对着五星级旅行团那般忐忑,又如同发现秘境瀑布的探险者般兴奋。回想两天来的入职培训,我觉得今天既是培训的结业仪式,又是我们开启“教育带团”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这里我想分享三点感受:
一、在山水画卷中读懂云旅基因
听了昨天的校史培训,走过校门口的三块石碑时我驻足良久。回望学院68载峥嵘岁月,仿佛展开一幅跨越时代的山水长卷。68年前,昆明地质学校在建国初期的呼唤中诞生。首届师生手握地质锤,脚踏红土地,为祖国探寻矿藏命脉。他们用双手挖掘清水池,肩扛砖瓦自建办公楼,将“艰苦奋斗”的品格浇筑进校园的基石。这份初心,是云旅人扎根职教、服务国家的精神底色。
1997年,随着地矿部与云南省政府的“双向奔赴”,昆明地质学校转型为云南省旅游学校。这一转身,是云旅基因的第一次焕新:从勘探地质资源到培育旅游人才,从服务工业建设到赋能文旅振兴。这场转型“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01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院以“厚德通道,博学知行”为指引,构建起覆盖文旅几乎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云旅人始终以山水为课堂,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血脉。
如今我们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接过的不仅是工作证和校园卡,更是“厚德通道,博学知行”的笔墨。因为办公楼上那八个大字,远比景区摩崖石刻更有分量。
二、用导游思维解锁带团艺术
导游的职责不仅是引导游客看山水,更是通过语言、行动和情感传递文化价值;而教师的使命,同样需要以“导游思维”构建课堂的深层链接,让学生在职业教育的旅程中收获成长。
导游带团的核心包括“控场”与“共情”。导游需根据游客兴趣灵活调整互动方式,如用谜语、方言或民俗故事调动氛围。教师同样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学生“困于理论”时,可切换“产业案例”激发兴趣;当课堂沉闷时,应该融入课堂激活式问答,让学习如旅途般充满活力。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说“00后学生像野生菌——看似五花八门,实则各有鲜美。”这让我想到,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任教师,岂能是照本宣科的解说员?我们得化身“菌子鉴定专家”,既能识别“见手青”般的个性学生,也要懂得“鸡枞菌”类业务性学霸的培育之道。
三、以奋斗之心,融入学校发展洪流
近年来,学院锚定“双高”建设目标,各项建设勇攀高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正以“弯道超车”之势,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目标阔步前行,在红土高原续写着新时代职教强音。
站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新员工将以“13121”工程为行动纲领,以青春为誓言,书写奋斗答卷。我们应该做理想信念的“播种者”,以党纪学习教育为纲,让思政教育“有风景、见底蕴”。我们还应该做学生成长的“护航人”,从思想到技能,全方位守护学生的成长之路。我们更应该做改革攻坚的“排头兵”,积极投身于学院的综合改革,助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我们最应该做云旅精神的“传承者”,让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代代相续。
各位领导、同事,作为新人,我深知自己就像刚拿到导游证的见习生,面对云旅院这本厚重的“教育旅行指南”,仍需持续学习如何做好“行程规划”和“危机处理”。但请相信,我会以地质人找矿的执着寻找育人契机,以旅游人服务的热情守护学生成长。徐霞客的箴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这个文旅融合的时代,愿我们既能传承地质学校“丈量山河”的扎实,更发扬云旅院“对话世界”的胸怀。
谢谢大家!
B老师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年新入职的教师B,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学习。
首先,非常感谢为我们提供本次宝贵学习机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到今天呢,我们这一批新教师已经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度过了第一周教学周了。但是,我还记得第一次踏进我们校园的时候的感受,我感受到了学校和各位老师们对我们的体贴与关怀。记得面试时,候考室里备好的糖果缓解了我们的紧张;候场时有女生因高跟鞋磨脚,考务的老师们就第一时间去买了创可贴给大家使用;入职手续办理中,人事处老师事无巨细的解答也消除了了我们的忐忑;在上周马院试讲磨课时,马院院长和前辈们悉心的指导,更让我们站上讲台时多了一份从容与底气……这些细节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让我深切感受到:这里不仅是职场,更是“家”。学校以诚相待,我们必定会以心相报,愿与学校共成长、同奋进!
所以,相信此刻坐在这儿的我们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就我自己而言,虽然自己之前也已经从事了两年的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但是过去的两个月里,我相信也和各位新入职的老师一样,我也时常在想,来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作为新老师,我们有意气风发的冲劲,但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三句话。
一、热爱可平山海跌宕。尽管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即将任教于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但我相信我们对学生、对教学的热爱是一样的。还是青年教师的我们也许会因为学生的突发情况手忙脚乱,也许会因为教材的研读而焦头烂额,但是,要相信这是暂时的。俗话说,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不忘初心与热爱,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生,那么教育之路上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最美的彩虹。
二、教育者先受教育。读书时,我的导师时常告诫我,为师要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见贤思齐,想要更快成长,我们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学习,多听多看,多学多思,做到“欲予学生一捧光,教师当有满天星”。
三、教书育人,启智润心。总书记曾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为学,教之以天道酬勤,笃行不怠;为事,教之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为人,教之以大气谦和,安心恬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最后,我想用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信我们一定会以最虚心的态度,向学校的每一位优秀老师学习,迅速成长。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幸福美满!
C老师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萌新老师C,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此次入职培训的所学、所感、所悟。为期两天的培训时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即将踏上的教育之路,让初出茅庐的我们,从懵懂走向明晰,从忐忑迈向坚定。
了解学校发展史,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巨著,每一页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心血与荣耀。从初创时的艰难探索,到如今学科专业的枝繁叶茂。那些泛黄照片背后的故事、逐年攀升的新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率,让我深知自己踏入的是一片孕育梦想、成就未来的沃土。这历史沉淀下来的,不仅是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宇,更是一种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时刻鞭策着我们为续写辉煌而努力。伴随身份的转变,我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名籍籍无名的知网裁缝,不是被老师罩着的小跟班,去食堂刷不了学生卡,买车票用不了学生票。肩膀上有了责任,心中也多了一份敬畏。
思想意识的淬炼,是我们教育旅程的指南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紧跟时代步伐,深刻领悟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支撑作用。作为大专教师,更应立足职业教育前沿,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为指引,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视为己任,为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以旅游方向为例,就业时我们总说旅游管理是天坑专业,就业面狭窄,岗位适配度低,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学校教育与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21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