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国资国企系统传达学习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7100字)
同志们: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深入剖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任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务必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奋力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内涵
(一)明辨形势,洞悉经济格局之变。要深刻领会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既要清醒认知面临的严峻困难与诸多挑战,诸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致使外需疲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带来的转型压力,以及各类不确定因素对市场信心的冲击等;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基稳固,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巨大,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核心支撑条件未发生改变,为经济的韧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近年来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稳定在85%以上,科技创新投入逐年递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达2.5%,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各级党员干部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二)紧跟核心,把牢经济工作之舵。要深刻领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决定性意义,毫不动摇地坚持“五个必须统筹好”的科学理念,切实将政治站位提升至新高度,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经济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行。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各级国资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规范性,以坚强的政治保障引领经济工作行稳致远。
(三)稳中求进,贯彻经济工作之策。要精准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总体要求,全力落实“三保持三稳定”目标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稳定经济增长大盘,确保全年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规模,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x万人以上,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加强物价调控力度,保持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x%左右。同时,积极稳定市场预期,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稳定楼市股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持股市融资功能正常发挥;加大外贸外资支持力度,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实现稳步提升。
(四)把握导向,明晰政策引领之路。要深刻领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打出“组合拳”的政策导向。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财政资金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预计全年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资金规模将达到x亿元以上,通过专项债券发行、财政补贴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乘数效应。货币政策方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灵活运用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达到x亿元以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聚焦任务,锚定发展目标之向。要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扎实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贡献力量。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集中,力争到2025年底,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比重提高x个百分点以上;在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方面,加大国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确保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x%,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通过产业转移、园区共建等方式,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确保国有企业单位能耗指标逐年下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务实笃行,全力推动2025年国资国企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细致筹谋,科学编制财务预算。科学编制财务预算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一是精准研判市场走势。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预测,综合考量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运用大数据分析、行业对标等手段,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与价格波动规律,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合理设定目标指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实际经营状况,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合理确定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等核心预算指标。例如,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可设定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x%,利润增长率达到x%以上的目标;对于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x%以内。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跟踪预算执行进度与偏差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评价,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企业绩效挂钩,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保障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二)速战速决,高效推进目标责任书签订。迅速签订生产经营目标责任书对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开门红具有关键作用。其一,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将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至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每个责任主体的具体任务与考核指标,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体系。例如,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确保产品产量与质量达标;销售部门承担市场开拓与销售任务,设定具体的销售额与市场份额目标;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筹集与成本控制,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与资金使用计划等。其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与员工薪酬待遇、职务晋升、奖金分配等紧密挂钩。对于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与个人给予丰厚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严格问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推动全员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三,加强协同联动协作。树立全局意识与团队精神,打破部门壁垒,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共同研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确保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三)深谋远虑,全力谋划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要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资源禀赋优势,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例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划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以上,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要积极争取央企合作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央企的沟通交流与战略合作。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主动上门推介项目,寻求合作机会。通过股权合作、联合投资、项目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入央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共同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力争在2025年与央企达成合作项目x个以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三要强化项目前期工作保障。成立专门的项目前期工作团队,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立项审批等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与审批绿色通道,缩短项目前期工作周期,提高项目落地实施效率。
(四)严阵以待,全面筑牢风险防控底线。风险防控是国资国企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构建完备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涵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风险防控中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防控网络。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启动风险处置预案。另一方面,突出重点风险管控力度。聚焦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关键领域,加强风险排查与管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确保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程序与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控,防范投资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通过开展风险培训、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五)深化变革,坚决落实国资国企改革任务。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同时,有序退出低效无效资产与产能过剩行业,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例如,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高到x%以上,在传统制造业的占比降低至x%以下。二是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僵尸企业”清理处置工作,通过破产清算、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实现“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精简机构与人员,降低运营成本。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亏损企业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减亏控亏。力争在2025年使亏损企业户数减少x%以上,亏损额下降x%以上。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监督的有效性。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建立职业经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9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