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目录
1.新时代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 2
2.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3.国有航运企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14
    

新时代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传承至今的政治优势。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思政工作是“人”开展的活动,有些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仓促开展,缺乏深度和内涵,没有设置专门工作岗位。部分国企存在思政工作者与企业经营规模配备比例不相符的情况,企业经营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领导层不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而且由于思政工作需要长期持续进行,意识不到其对安全教育的领导作用、对生产活动的驱动作用、对团队意识的凝聚作用。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存在思政工作领导层由公司高层或中层兼职的现象,应配备专门岗位,由具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来开展工作。
    (二)工作手段陈旧刻板
目前部分企业思政工作存在消极的僵化思维,暴露出吸引力不足、创新性不够等缺点。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载体的运用上也非常单一,如依旧照本宣科、单向灌输,没有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性。“xx后”“xx后”等时代职工很难共情,对年轻职工不具备吸引力,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三)文化多元化冲击强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导致青年员工精神产生迷失,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的“绊脚石”。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两张皮”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难以有效协同推进的问题。二者可以实现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坚定文化自信,严守思想阵地,延展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二、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队伍建设
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多措并举以加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性教育以及忠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刻领悟领学“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的工作底色。
二是加强理论武装。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工人员既要专业知识扎实,又要善于“讲道理”,既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要带着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三是制定员工晋升规划方案,可以采用定期集训的方式,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凝聚青年人才,引入新鲜血液;老干部工作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已形成思维定式,其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有待优化,年轻干部敢想敢干,有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是思政队伍的新鲜力量。将老政工人员面对复杂问题和情况的经验优势和具有新方法、新技能的年轻人相融合,则有利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充分发挥载体的有效性
活动载体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活动形式。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载体。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等网络载体越来越成为重要形式,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培育人、涵养人的作用。一是扩大网络平台的传播覆盖面,拓展到各个层次媒体中,融入员工生活里。二是要优化网络平台使用,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设置员工讨论区,搭建主题教育专栏,引航榜样模块,红色基因学习等;要优化界面,使其更加人性化。要改变以往单向填鸭式灌输,平台界面应简洁清晰,导航流畅,增加职工与软件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如引入弹幕功能;要保证平台中数据的加密、备份是安全稳定的,防止泄漏风险。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见证了党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寓教于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竞赛活动、主题讲座、宣传画报、传统游戏互动、公益活动等,让红色基因文化在新时代入脑、入心、入行。最后,要持续创新载体。要充分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因时创新教育载体;要摆脱僵化思维的老旧观念,在守正中创新,守好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理论和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一方面,健康积极的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浸润在健康积极文化环境中的员工会自觉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延展了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在大方向提供导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识。党委应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领导应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应表彰思想道德高尚的员工为先进典型,以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需要完善协调机制。二者融合有效衔接、融合以及推进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载体进行。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组织运作机制、人才管理、薪酬框架设计等,从而有效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横幅、摆放宣传展板、电子屏滚动播放图文及视频等充分发挥宣传作用,或者通过组织员工进行文化宣传节活动等。文化自信是企业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积极健康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隐形资产。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推进,有利于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有效性,坚定文化自信,固守主流价值。新时代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创新自驱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国企经济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坚力量。

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象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并将生态发展理念贯穿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但是,国有林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很多体制性问题、机制性问题甚至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基于此,我国正在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旨在通过改革,解决国有林场长期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畅、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把保持和改善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针对国有林场发展经营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分析国有林场改革后如何进行发展和经营管理。
    一、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xx年间,森林覆盖率从xx.xx%增加到xx.xx%。尤其是自xx世纪xx年代末以来的xx年间,中国的森林面积和蓄积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说明中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上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功能不断增强。然而,目前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仍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和生态相对脆弱等问题,远未形成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且生态产品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说明中国森林资源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森林经营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二、我国国有林场及改革情况
国有林场是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也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改善民生生态,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国有林场改革于xxxx年x月正式启动。经过各部门和地区的积极支持和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努力,改革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后,xx%的林场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xx%成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x%成为公益性企业。国有林场改革大获成功,林场发展迎来明显改观。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的改革进展不平衡,部分林场未能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兑现,林场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活力不足等。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迫切需要探索和完善对国有林场的后期发展和经营管理。
    三、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机制不活,管护制度不完善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理念相对比较陈旧,管理人员对市场经营模式缺少了解,部分国有林场与现代管理模式脱节,存在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方式单一等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大部分林场被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林场自主经营权有限,缺乏创新意识,经济效益不高,导致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发展应用不充分。加上森林资源管护制度落后且不健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工作人员在森林资源管护中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二)森林资源分布及结构不合理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防护林和经济林的面积相对较小。国有林场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纯林的比重相对较高,生态公益林的比重相对较低。此外,林龄结构存在中龄林所占比例较少,人工林数量较多,天然林数量较少,森林质量下降,这对发挥森林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都不利。
    (三)森林资源破坏屡禁不止,林权纠纷解决困难
国有林场森林管护面积较大,管护人员较少,且林业管理设施设备落后,位于山区的国有林场,受经济发展制约,当地群众法律观念淡薄,缺乏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部分群众通过盗伐林木增加经济收入;位于平原地区的国有林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周边群众对土地依赖性和占有性日益增强,粮林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在林地与农地相邻接壤处,群众小片开荒、侵地边、拱地头等蚕食国有林地现象仍有发生;个别村民的法律观念淡薄,部分乡村干部认识模糊,缺乏大局意识,制造争议,公然或暗中组织侵占林地。
    (四)基础设施落后,新技术应用不足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国有林场的规模和范围往往相对较大,且大部分国有林场位于偏远地区,水电、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国有林场改革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持,使受损后的管护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更无法将先进技术手段或先进设备应用到林场建设中,导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与发展受限。
在技术应用方面,由于林场地偏远,科研机构也相对不完善,难以吸引技术人员参与其管理建设。现有管护人员的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学习和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熟练,导致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存在较多漏洞,影响了管理质量的提升,限制了林场在高层次领域的建设发展。
    四、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经营体制,健全管护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经营体制。要合理利用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休闲度假、亲子游玩、动植物科普等度假旅游基地,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有效盘活国有森林资源,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改革后国有林场健康有序发展。
合理制定森林资源管护制度,有效促进森林管护工作质量提高。国有林场应根据实际管护需求,以“林长制”为统领,不断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围绕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为核心工作,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公益林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有关工作,不断完善科学监管体系和管护机制,积极探索设立“林长+警长”“林长+乡镇长”等“林长+”工作机制,多方合作、联防联控,形成管护森林资源的强大合力,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害。
    (二)调整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
林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林质,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有利于林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持续优化林分结构、商品林与生态公益林的关系,分类施策,兼顾多重效益,加快林分质量提升;完善森林生态保护和开发机制,实施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的各项政策;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落实低质低效林转型,合理高效经营森林资源,推动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宜树种,如,优质乡土树种配置,选用抗病虫、抗旱、耐低温、速生等优势树种,有效地改善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大管护力度
提高全民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严格执行林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一是加强森林管护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技能;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广大群众基层自治组织、新闻媒体、林业单位等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三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守林有责、管林担责、护林尽责;相关执法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依法收回被群众抢占的国有林地,对“有争议地块”明确产权,切实保证国有林场在林权证规定范围内能够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优化森林资源的监管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加强林地使用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和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公益林管护,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
    (四)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智慧林场建设
国有林场更好地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一是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改革后续扶持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二是对国有林场造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防火等生产性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增加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维护、管护用房维修建设、森林防火等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技术的引进,在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中引入“智慧林业”理念,发展森林科学和技术支助系统,建设智慧林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物联、智能等手段,创建立体感知、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内部服务融合的森林开发新模式,并积极推动数字林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应用管理,推广林业技术应用。构建“天空地人”动态监测一体化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监测“一标”“一图”“一数”,大力推广使用“防火码”“xxAPP”等,利用新型技术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使林区内林木资源和动物资源类型清晰明了,及时精准地把握林区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科学性。
    (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综合能力
在招聘新员工时,对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法律理念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确保人才质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在职职工技能培训,注重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让职业技能培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做到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地方人才的针对性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国有林场人才培养和联合孵化,培养一批智慧林业领军人才,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推进造林绿化提质增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森林综合效能。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是我国林业和农业的生态屏障。要认清国有林场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8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