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缓解“停车难”问题情况的调研报告
“停车难”问题是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提升我市停车治理水平,今年3月以来,城建环资工委牵头就我市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X主任亲自担任监督组组长,并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带队赴X等地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工委会同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13个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协调会商重难点问题。市县两级人大密切联动,共同调研形成“共性+个性”问题和建议清单80余条。
(二)广泛吸纳民意。通过“X”数智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回收有效问卷2862份,并形成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近3年代表建议、信访投诉件等民意诉求。邀请了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经营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调研座谈。
(三)突出问题导向。在区(县、市)全覆盖式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停车专项规划和停车配建指标落实情况,公共停车场和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设使用情况等重点问题,先后赴X、X、X、X、X、X、X等问题突出点位开展调研10余次,多次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分析成因,研究对策措施。
(四)监督与整改同步发力。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等问题,会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和相关区(县、市)人大持续跟踪。截至7月3日,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建而未用的7所学校,已有3所完成改造并启用,其余4所均已启动整改方案的研究制定。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缓解“停车难”问题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停车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03年我市正式出台《X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以下简称《停车配建指标》)以来,之后经过两次修订,配建指标体系逐步完善,近五年中心城区配建车位共新增80.3万个,年均增加16.1万个。对X停车设施规划进行三轮滚动编制,2019年实施了《X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停车专项规划》),截至2023年底,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公共停车场347个,停车位5.8万个。通过科学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利用待建土地等资源建设临时停车场等措施补充建设停车设施,近五年中心城区共增加道路停车泊位2.1万个,临时停车场236个(停车泊位2.5万个),停车位供给得到较好补充。
(二)坚持规范管理,停车服务不断优化。规范停车场经营备案管理,截至2023年底,共备案经营性停车场1503家,备案率100%。按照“五统一”标准1规范道路泊位管理,推行道路泊位30分钟“短停快走”免费停车政策,全市收费道路泊位30分钟内免费停车占比达69%,泊位周转率有效提升。全市域均因地制宜制定停车收费标准,收费管理不断规范。通过网格化巡控、设置违停严管路段、短信劝离、非现场执法等方式,提升道路和人行道违停执法处置效率,近三年累计处理道路违停案件675.1万起,人行道违停案件131.7万起。构建全市域一体化智慧停车平台,完善“1+1+4”系统架构2,有序开展各类数据接入,打破区(县、市)信息壁垒,完善重点区域精准诱导,探索推广无感支付、先离场后支付,提高停车离场效率,平台用户已达369万,累计服务7.4亿次,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全市域范围统一的智慧停车服务平台。
(三)坚持综合治理,重点区域突出矛盾有所缓解。针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在内部充分挖潜基础上,“一点一策”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通过周边建设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增设道路泊位等方式,补充停车位供给。出台《关于缓解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增设道路泊位等方式,补充停车位供给。出台《关于缓解旧住宅小区停车难有关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4.9万余个。鼓励老旧小区周边机关、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资源。在新建、改(扩)建学校过程中,加大地下停车设施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6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了地下停车场,其中配建地下停车接送系统48所,同时,因地制宜开通学生定制公交专线30条,减少接送停车需求。医院通过严控职工院内停车,挖潜院内停车资源,优化出入口布局和院内交通线路,升级智能化收费系统等手段,提升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在菜场、商业广场周边灵活设置限时停车位、潮汐车位、装卸车位等特色泊位,满足不同区域和时段的停车需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停车难”的部分矛盾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趋严峻,老旧小区、中小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仍然突出,群众对缓解“停车难”的呼声比较强烈。
(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一是行业管理缺乏统筹。行业主管部门尚未明确,各部门仅按照规定履行相关职责,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二是部分部门职责存在盲区。全市的居住、办公、教育、卫生、体育等各类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位)管理的指导监督,未纳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三是农村地区停车亟需规范管理。全市各乡镇、村社的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尚未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部分村社存在无处停车、无序停车、违规收费等现象,亟需规范。
(二)停车供给明显不足。截至2023年底,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204万辆,停车位总量190.2万个,车位比约0.93,与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每辆车配1.1—1.3个泊位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经调研分析,停车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停车配建缺口较大。我市先后于2003年、2010年、2015年出台了3个版本的停车配建指标,2010年以前建成的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如住宅小区(75—100㎡)2003—2009年按0.5车位/户执行,2003年以前配建要求更低,按目前全市户均拥有1.01辆私家车比较,201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停车配建严重不足。我市现行《停车配建指标》与今年3月正式施行的新省标3存在一定差距,急需修订完善。二是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实施率低。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公共停车场建设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建设进度总体滞后,《停车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4共规划公共停车场822个,停车位12.8万个,根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心城区仅建成347个,停车位5.8万个,规划实施率仅45.3%。
(三)部分既有停车设施利用效率不高。一是结建公共停车场5移交投用率低。结合地块开发捆绑建设公共停车场是目前集约建设公共停车场的主要方式,但根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统计,近五年来规划批准的55个结建公共停车场,已建成的11个仅2个移交投用,未发挥应有效用。二是免费道路停车泊位利用效率偏低。全市共有免费道路停车泊位6.7万个,占道路停车泊位总数的58.8%,不少免费泊位存在被长时间占用情况,泊位周转率较低。三是错时共享停车位推进力度不足。根据市治堵办和市住建局调研统计,目前全市共有7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开放错时共享停车位5023个,但存在错时共享停车覆盖面不够广,呈零星状分布的现状,并且因为配置不合理、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已开放的错时共享停车位平均使用率仅40%左右。四是部分学校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存在建而未用。已建成投用的44个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在缓解学校接送“停车难”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4所学校因出入口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尚未投入使用。
(四)突出问题仍待破解。老旧小区、中小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难”。虽然老旧小区改造时在内部增加了部分停车泊位,有条件的在周边区域施划了道路停车泊位,但仍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根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抽样调查显示,203个老旧小区(含X、X、X、X)的夜间实际停放车辆达到了施划车位数的近2倍,车辆占用小区道路、消防通道、绿地等公共空间问题突出。二是中小学校接送时段“停车难”。由于大多数建成学校未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停车接送系统,无法满足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家长接送停车需求,造成上下学接送时段大量车辆占道违停,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学生通行安全,如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停车拥堵情况更加严重。三是医院就医高峰“停车难”。中心城区综合性医院停车配建历史欠账严重,且部分医院在改(扩)建过程中因建设资金不足、地块受限等原因仍未按配建指标配足停车位,高峰时段占用道路资源排队入场现象较为普遍。对市级医院11个院区调研发现,仅有3个按配建指标建设的院区基本能满足日常就医停车,其他院区停车排长队已成常态,根据市卫健委统计,6家市级医院日均持续排队时长超3小时,最长可达7小时。
(五)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意愿不强。问卷调查显示,83.2%的受调查者主要选择私家车出行。根据省治堵办统计,2023年X市(X、X、X范围)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7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