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调研报告参考)

关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同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政策举措。在相关研究中,亦有学者指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多维度立体交叉的价值复合体,其价值追求体现在助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和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可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可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要求,应从产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市场体系等角度系统探讨发展路径,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方案。
    一、推进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十四五”期间,**市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以“对接**市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战略”为契机,及时收集并整理、分析、开放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创建“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和“乡村文化产业协同开发平台”,促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领域,催生“互联网+文化产业”等新业态,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数字乡村文化产业样板”。
    (一)构建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是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市政府应该以自然生态、历史价值、人文环境等为基本指标,实事求是、全面梳理乡村文化资源现状,打造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自然生态方面,**市自然资源类型众多,但要突出以广袤的森林、天然的温泉为代表的地域特色资源,分析这些宝贵自然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历史价值方面,每个地方的文献,如县志、乡志、族谱等,记录着当地文明的演进,最能反映地方文化特色。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历史价值应以地方文献为着力点,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内在价值;人文环境方面,应以当地神话故事、名人故事、题诗、题词等为考察重点,挖掘当地人文内涵。**乡村众多,梳理乡村文化资源数据的过程必然繁琐,相关部门可以利用Flash技术,拍摄视频、照片,录制音频等方式,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并以“乡村工艺美术、乡村民间演艺、乡村古镇建筑、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等主要类型作为分类标准,做好分类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注意典型乡镇的主要做法,及时总结该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信息条目,主要可以分为“政府+发展要素”和“政府+产业”两大类。该数据库的建立将会大幅提升乡村文化资源的查询效率,完善**市乡村文化产业的推介功能,有利于**市乡村文化产业资源信息共享。
    (二)搭建产业协同开发平台。乡村文化产业协同开发平台是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媒介。该平台以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主要针对政府、技艺能人、文化企业。政府方面,定期发布**市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招商政策以及古镇建筑、历史遗迹的保护、修缮计划等招标信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政府要及时处理人民群众对所发布信息的反馈情况,全面打造**市文化产业兴村的线上协同开发系统。技艺能人方面,不管是传统民间工艺、美食的制作者,还是非遗文化的拥有者,都可以利用平台发布相关技艺或物质文化的信息,吸引“天使投资人”和“合伙人”。此外,通过在平台发布技艺传承人、技艺培训信息等内容,将有利于技艺推广和非遗文化的发扬。文化企业、社会资本可利用该平台进行目的性检索,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和政策,精准对接合适的发展项目。该平台的搭建将会便利多元力量共同推进**市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大大延伸**市乡村文化产业链,加强产业联动,减少产业同质化现象。
    (三)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推动“数字**”建设,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户**,《2021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报告》更是把**列为全国12个数字经济的特色开拓型城市之一,认为**市数字经济竞争力较强,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质言之,**市应充分利用数字信息优势,拓展乡村文化产业大数据应用场景。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例,相关企业可通过网络直播、移动短视频、空中课堂等形式吸引游客。为避免游客对乡村空间的破坏,保护乡村不可复制的在地资源,相关部门可以充分运用VR技术,开设3D乡村生活体验馆,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或开发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云游戏,打破体验的时空限制。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特别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参与,将会大幅提升**市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意性,实现文化资源的云共享,拓宽文化资源的保存、展示和传播渠道,减少工业化对文化资源的破坏。基础设施较好的乡村地区可以试点先行,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二、强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型产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乡村自古以来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乡村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早已普遍。为推进**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质量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市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人才必须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禁不起各种诱惑,容易成为文化队伍的“毒瘤”,危害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就是坚持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首先,加强人才队伍的党性教育,及时开展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文化产业为了谁”这个问题上要始终同党的性质、宗旨保持一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文化产业。其次,加强人才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乡村条件艰苦,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非一日之功,从业人员必须坚定信念,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久久为功。最后,加强人才队伍的道德教育。乡村文化产业不仅属于经济范畴,更属于文化范畴,对社会的影响深远持久,从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必须以优良品格感染人民群众,引领文明乡风。
    (二)培育和挖掘乡土能人。乡土能人既是乡村文化产业的剧作者,又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剧中人,包括乡村民俗艺人、传统手工艺匠人、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市持续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应当要注意培育、挖掘乡土能人,避免乡土艺人的流失和传统技艺的失传,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统计好现有乡土能人名单,建立技艺传承人电子信息库的基础上,深入摸排乡土艺术家。自古以来乡土能人的处境相对边缘化,有不少民间技艺能人的技艺被埋没,得不到一展才华的机会。一方面政府可以持续定期举办乡土能人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结合**乡村标志性文化特色,设置木雕、根雕、石雕、竹编、脱胎漆器、油纸伞等针对性项目。另一方面村委会可以适当组织本村具备文艺特长的村民集中排练、演出节目,并从中挖掘出优秀人员,让其加入本村艺术工作队伍,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其次,预留资金专项培育乡村文艺人才,树立典型,加强引导。乡村文艺人才在乡村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正确引导乡村文艺骨干在各自领域刻苦钻研,积极创办乡间艺术协会、兴趣社团,传授技艺,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技艺。这不仅可以发扬传统技艺,还能丰富乡民业余生活,创造文明乡风。
    (三)优化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市近年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一些典型做法,如闽清县坚持把“人才强县”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率先实施“师带徒”引凤还巢计划,推动引进“三凤”人才,即金凤——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玉凤——乡村创新创业人才、雏凤——在校大中专人才,为闽清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但**市县域众多,乡村地域广阔,仍然有许多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阻碍**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社会发展新情况,如何不断优化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成为**市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一要逐渐打造良好创业环境,建设乡村“星创天地”,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平台,降低试错成本,积极鼓励创业者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二要逐渐打造优惠的人才政策环境,坚持“引进+培养”双维定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并出台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灵活采取项目合作、定期服务、人才租赁、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等柔性引进方式,集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综合型人才。三要打造适合创新的人文环境,建立政产学研联盟,鼓励政产学研多主体参与,依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福建省海峡文旅创意产业协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产业学会、协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培训、技术攻关、会议展览等方式培养优秀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乡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健全投融资机制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支持资金、深化改革管理责任机制厘清乡村文化产业建设过程存在的管理权责问题、建立成效评估机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做大、做强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一)健全投融资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适当降低了资金准入门槛,并放宽了银行信贷条件,但文化产业的融资机制还不够灵活。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无形资产,量化评估困难,回报周期较长,比较难吸引一些发展基金和投资机构的青睐。由于**市文化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其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资产担保与抵押,导致银行贷款金额不高。**市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应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拓宽文化采购渠道、增加文化资助金额,不断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层层拨款的中央财政资金得到安全有效地利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7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