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农业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规模、绿色、优质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XX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安排,立足XX市实际,在依靠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积累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的现实情况下,探索农业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助推XX市摆脱农业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一、XX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流转难,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难以规模化
第一,土地流转成本高。XX市土地面积小,耕地面积仅有19.99万公顷,位于XX省第11位,土地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导致土地流转价格上涨。目前,XX市土地流转均价每亩超过2000元,加之缺乏相关土地流转惠农政策作支撑,土地流转价格上涨使得农业产业基地的规模化难以实现。另外,土地的碎片化,导致农业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时难以流转到合适的连片土地。调研中发现,由于土地流转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存在极高的收益不匹配,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第二,土地流转受限。一是受“三湖”保护政策影响,“三湖”周边土地流转受限。XX市“三湖”流域的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在“三湖”保护政策的影响下,临湖的农业产业基地面临关停、整顿的问题。目前,累计已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4615户。二是留给农业产业基地扩展的空间不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就意味着,耕地将越来越多地用于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留给农业产业基地用于生产非粮产品的增量面积受限。
(二)资金投入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难以设施化
第一,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大,设施建设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要承担农业产业基地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而搭建灌溉管网、大棚等农业设施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后期农业产业基地要不断地投入资金来维持其正常运营,成本巨大。目前,XX市农业产业基地经营主体多为种植大户,约占农业产业基地总量的85%,资金投入能力有限,难以大规模高标准建设农业设施,大部分农业产业基地设施规模偏小且科技含量低。
第二,设施农业人才较少,服务高端设施农业的能力偏弱。农业行业利润较低,难以吸引从事高端设施农业生产的人才。XX市农村实用人才有4.8万人,仅占农村人口的4%,其中,高素质农民仅有1.4万人,占比不足1.2%,服务高端设施农业的专业人才缺乏。
(三)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第一,XX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总体偏低。XX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呈逐年缓慢增长态势。2023年,XX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1.2倍,比XX省平均水平低0.4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不足。在XX市5310个农业种植基地中,被评为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有58个,但同时具备农产品种植、加工能力的农业产业基地缺乏,农业产业基地大多只出售初级农产品,缺乏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
(四)现有品牌叫不响,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第一,地理标志产品少,区域性公共品牌难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公共品牌的打造要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但从XX市农产品品牌塑造来看,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总数为443个,占XX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的5.3%,全省排名第11位;农产品地理标志仅有5个,占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的5.8%,全省排名第8位。地理标志农产品少且未有效打造成叫得响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第二,生产主体小散弱,农业产业基地品牌难塑造。从农业产业基地的生产主体看,生产主体多以种植大户为主,依靠农户力量很难建立品牌,且建立的品牌层次不高、附加值低,品牌稳定性差、持续建设能力弱,制约了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
二、促进XX市农业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当好土地流转“引导员”,促进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化
第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充分考虑土地的平整度、进地道路建设情况、承包主体的经济能力、流转后的产出效益等因素的前提下,依据市场导向定价,并定期在固定平台上进行公布。二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程序的监督,统一制定规范合同和程序,签订流转合同,并制定承包登记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村(社区)、村民小组在土地流转中的纽带作用,规范本村土地流转程序,确保村民土地流转利益。
第二,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合理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土地流转惠农补贴政策,对达到额定目标面积且生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基地实行阶梯式补助;对流转成效较好的乡(镇、街道)、村集体、中介组织以及带动效果明显的承包主体给予一定奖励。比如,政府对利用流转土地发展科技农业、规模农业的,针对其设施设备的建设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贴;金融部门对流转土地用于开发高端设施农业且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基地给予贷款支持或低息贷款等。此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配套政策也要跟进,让农户土地能流转、敢流转。
(二)当好科学技术“推广员”,提升农业产业基地的科技化水平
第一,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基地设施化。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破解农业产业基地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设施化的困境。制定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以土地经营权、机械设备、农业设施等充当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同时,可采取减免税收、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有序引导社会资金下沉农业领域。另外,还可参照山东省潍坊市的做法,通过健全资源变资金的金融创新体系,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台林权、土地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6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