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把握“大国小农”国情农情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大”主要体现在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农业人口规模和农产品供需规模也大;“小”主要体现在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小农户数量众多。
“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是历史的延续。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逐步发展出了以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小规模农业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农业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无论是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还是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都必须从这一国情农情出发。
放眼世界,那些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经营普遍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为主体。就国际经验看,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但我国小农户普遍存在生产规模不经济、难以深度融入社会化分工体系、生产经营短期行为突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改变“小”“散”“乱”“弱”的状况,全面实现小农户的现代化转型,还需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现阶段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动工作,依然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坚持不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反映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多路径促小农户转型
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影响巨大。“小农”模式下如何建成农业强国,在实践层面还少有先例。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中,以下几种路径值得关注。
一是小农户独立实现专业化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一些对市场变化敏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率先从传统的兼业农户转型升级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截至2024年3月底,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转型为现代农户。
二是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联合起来,以各类农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6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