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生物医药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成长性较好、发展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培育的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之一。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站位全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
(一)产业规模有所增长。从产业总体来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257.66亿元增至2020年的271.66亿元,增长5.4%。2021年为308.7亿元,同比增长13.6%;受疫情冲击及医疗改政策影响,2022年为312.68亿元,同比增长1.3%;2023年为337.17亿元,同比增长7.8%。从企业规模来看,共有规上企业78家,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拥有**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制药企业。培育发展了“功效护肤第一股”的**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康乐卫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疫苗研发生产头部企业和单位。引进了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二)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特色示范基地,拥有**市80%的生物医药企业,是**省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物流聚集区,已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单。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片区)积极拓展生物医药外向型功能,成立**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空港经济区是**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拓展空间,国药中生生物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中药产业园、国药控股医药健康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空港经济区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创新平台持续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驻昆高校,建成遗传资源与进化(**动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植物研究所)、**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学和**农业大学)、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理工大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点企业,建成**疫苗试验室(沃森生物)、**特色植物提取试验室(贝泰妮)等10个产业化平台。2020年7月,“**·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正式成立。二是核心产品不断涌现。2020年3月,沃森生物研发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首次获批签发。2023年批签86批次,占2022年该类疫苗批次总量的一半。2022年,沃森新冠mRNA疫苗获得印度尼西亚紧急使用授权,成为我国首个获批海外上市的此类疫苗;朱兆云院士领衔研发的中药1类创新药“全三七片”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四)政策环境日益优化。2020年,**市人民政府印发《**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围绕打造中药材“第一车间”、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壮大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服务环境、加强组织保障,提出16条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片区)支持生物医药及关联产业发展措施》《**高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2022年7月,作为**市八大产业链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正式成立;2023年9月,印发《**市生物医药产业强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
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问题、攻克难点,着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产业竞争力不强,集群化水平低。一是产值规模较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这些区域的主要城市相比,**市的产业规模差距较大。石家庄市、长沙市、成都市、重庆市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600亿元,而**市仅有300亿元规模,只相当于苏州市2100亿元的七分之一。二是企业集聚不足。**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总量(355个)约为成都市(1009个)、重庆市(921个)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1个)约为成都市(160个)、重庆市(145个)的四分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14个)差距不大,但国家级仅有2个。同时,缺少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发展载体。作为**省内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区域,**市高新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39家;石家庄市高新区、成都市高新区分别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816家、3000余家。
(二)产业结构失衡,产业赛道不健全。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市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占全产业链比重仅为30%,不到流通领域的一半。制造业中,传统中药(民族药)占比为44%,天然健康产品占比为36%,化学药占比为12%,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发展严重滞后,占比为8%,呈现“药强械弱”的偏科局面。二是细分领域短板突出。一是生物技术药主要以疫苗为主,抗体药物、细胞产品等其他管线不丰富,上下游配套不健全,药用玻璃等配套空白,检验、批签发能力尚需提升。二是中药(民族药)深度开发及创新能力不足,精加工产品少,同质化严重。三是天然健康产品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产品加工能力弱。四是化学药缺乏原研药和高端仿制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环保政策趋严,项目难落地。五是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90%属中小企业,主要生产义齿、医用卫生敷料等技术含量低的易耗型医疗用品。
(三)创新驱动不足,研发体系不完善。一是研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较弱。2023年,除沃森生物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的22.14%、龙津药业为38.90%以外,其他企业与顶尖生物医药企业20%以上的平均研发投入有较大差距。例如:贝泰妮为6.07%,**白药仅为0.88%,**集团仅为0.92%,缺乏积极活跃的产业创新氛围。除疫苗之外,其他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少,近三年没有一个上市创新药,2023年,**市新获批上市的3个药品均为仿制药。截至2023年5月底,累计专利数量、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均未达到成都市、重庆市的一半。二是创新研发体系不完善,产学研联动不紧密。产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科研联合攻关能力不足。目前,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允许研发端和制造端独立,产业协同创新成趋势,但**市科技成果转化矛盾依旧突出。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支撑不强,药物临床研究(GCP)机构建设不足,合同研发(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等环节缺失。
(四)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要素缺乏。一是投融资不活跃。2016年至2023年,**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为74.35亿元,相比成都市的300.41亿元、重庆市的111.71亿元,差距较大。目前,仅有**白药、沃森生物、**集团、龙津药业、生物谷、贝泰妮6家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主要采用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进行融资。二是依赖政府扶持资金。2022年,按照《**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安排扶持资金2650万元,并获技术改造及创新平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批复6130万元。相比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资金杠杆作用不大、撬动社会资本不足。
(五)高端人才不足,研发人员占比低。一是高层次人才偏少。生物医药行业是目前“含博率”较高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市药企中,有一半企业拥有博士数量超过11个,平均“含博率”为3.43%。2023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6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