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稿: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培育发展壮大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动力机制,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宣讲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设,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范引导、强化市场激励、加大配套支撑等着力推动,逐步形成全面推进的格局。
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低碳发展奇迹。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层面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实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足迹管理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基本构建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稳步持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规范与引导。一是绿色消费政策引导社会消费模式转型。《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等政策陆续出台实施,绿色消费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二是逐步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等绿色采购政策陆续出台实施,规范了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包装要求等。据统计,2022年全国强制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520.4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9.7%;优先采购环保产品847.6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7.1%,对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新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绿色低碳管理手段日益丰富。《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实施,绿色制造等领域的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加快推进。发布了包括微型计算机等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团体标准,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等多个行业也正在推进碳标签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不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激励政策。一是绿色财税政策引导支持效果显著。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从2012年8253.6亿元增加到2022年9013.5亿元,中央财政相继设立近20种专项资金,重点解决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及应对气候变化关键问题。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排污费平稳过渡到环境保护税,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征收环境保护税1198亿元。激励企业减排效果显著,万元GDP污染物排放当量从2018年的1.16下降到2022年的0.73,降幅达37%。二是价格政策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日益显著。《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陆续出台,不断深化包括光伏电价、污水处理费等在内的绿色低碳发展价格改革。三是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健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实施《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要求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等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政策出台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探索推进,截至2023年底,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229个EOD项目,总投资9718亿元,融资需求6828亿元,已获授信2012亿元。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启动,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建立较完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系,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已位居国际第一方阵。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过7000亿元。四是碳排放权交易蓬勃开展。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末,累计成交4.42亿吨,成交额249.19亿元。2024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重启。
持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配套机制。一是法治化建设纵深推进。201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改通过。2016年、2018年两次修正节约能源法,2024年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绿色低碳立法持续推进。二是加快健全标准体系。国家能源局等印发《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挥标准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布了206项节能国家标准,实现节能量达到1760亿度电。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研制了300多项国家标准,引领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三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制定《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涵盖116项绿色低碳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不断健全,为加快结构性调整、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到2023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2012年下降9.3个百分点、上升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发展壮大,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二是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2012-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8.5%下降到55.3%,下降了13.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9.1%提升至17.9%,提高了8.8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12-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三是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我国启动“公转铁”“公转水”,至2023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由25.2%上升到26.3%,公路货运量占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5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