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湖在西安市鄠邑区,唐代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杜甫有七言古诗《渼陂行》,首二联为:“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偶尔在网上看到讨论渼陂湖“陂”字读音的两篇短文(图一、图二),也谈谈我的看法。
《古代常用字字典》中有三个读音:bēi、bì、pō(图三、图四)。百度百科上没有bì,增加了pí,特指武汉湖北的黄陂。
两位都说到当地人读bī,这一点没问题,说是古音,未必,因为他们没有给出更有力的证据。
我认为是方言。因为关中方言bei音一部分读bi,例如“碑文”读音是“逼文”,“被子”读音是“必子”;但不是所有字,例如“杯子”还是读杯子,“长辈”还是读长辈。
两位还各举例说明“陂头村”、“陂西”读bitoucun、bixi,可能是声调打不出来未标注,应该都是平声(除“头”是阳平外,其余都是阴平)。不过他们不知道在西安长安区大兆街道办还有一个“鲍陂村”,分大鲍陂、小鲍陂,当地人都读作bàobēi,说明两个读音共存。
至于杜甫诗中的“陂”,他们两位都认为读bī比bēi读更和谐,是误解。平水韵中“陂”、“碑”等在支韵,和“时”、“诗”、“奇”等同一韵部。
还有一个特殊的字——“臂”,《新华字典》就有两读(图五)。“陂”字在古时也是两读亦未可知,或因此才有了“陂头村(bītóucūn)”和“鲍陂村(bàobēicūn)”的同字不同读音现象,但前面说过了,没有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我的看法:在正式场合、介绍资料上还是应该读或注bēi,至于平常个人怎么读,随便,只要对方知道就行。
另外,第一位网友说到“潏河”的“潏”字,与“陂”字情形不同,并没有争议,见《古代常用字字典》(图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478.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