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必须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走在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们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上海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变化,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更早、更大、更直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努力掌握先进生产力质态,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分工格局和治理结构重塑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
上海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来看,很多新技术、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领域各国的基础和水平还比较接近,这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海肩负着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抢抓机遇,聚力推动前沿新兴领域创新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上海加快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仍处在新旧产业接续期和新旧动能转换期,对旧动能的依赖还比较大,新动能的推动力还不够强,产业发展也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的治本之策。我们要着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经济增长的接续力量。同时,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抓手,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加快从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努力推动上海经济高效增长。
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从上海实际出发,加强整体谋划,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扬长补短,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补短板、强弱项的同时,更加注重锻长板、扬优势。上海的优势在于科技综合实力强,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外资研发中心;在于产业转型升级早,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于人才资源总量大,全市人才规模达到675万人,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数量就超过80万人,这些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因素。我们要持续深耕具有比较优势、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努力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扎稳打向前推进。尤其是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看待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对上海来说,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在经济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部分产业还是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数字赋能、业态焕新等途径,这些传统产业也可以脱胎换骨,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对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落后产能,要持续做好清理淘汰工作,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更大空间,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4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