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非经济性激励的实践探索报告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突出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医务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特点,医务人员通常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医院管理者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xx省人民医院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非经济性激励的有效做法。
1.理论基础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组织用于调动其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有制度的总和。激励机制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性激励,主要表现为物质形式,包括工资收入、福利水平和支付方式等,作用效果直接,具有短期、可量化的特点;二是非经济性激励,主要表现为非物质形式,包括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培训机会等,具有长期、综合的激励效果,但比较难以量化评估。
通常,激励和人的需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合理地满足需求,激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求会得到完全满足,但只要得到部分满足,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求。
目前,相关文献对公立医院激励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经济性激励方面,对非经济性激励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实际中,医院也大多用薪酬来激励员工,容易忽视非经济性激励的重要作用,从而削弱了激励效果,影响了组织效率。对此,公立医院应基于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立灵活、多样、高效的激励机制,遵循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按需激励等原则,在做好经济性激励的同时,综合运用非经济性激励,将医院目标与职工个人发展统一起来,着力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实现有序和有效的管理。
2.非经济性激励的做法与成效
xx省人民医院成立于1984年,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技术及品牌优势,目前拥有开放床位3700张、在职职工4000余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出“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基本点,探索运用非经济性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医院工会的作用,打造医院“家文化”,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
2.1充分保障职工基础需求,努力打造高品质人文医院
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组织文化建设是非经济性激励的有力抓手,可以有效增进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医院提出“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基本点,充分发挥医院工会的作用,努力保障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各项基础需求,努力打造高品质人文医院。
(1)完善组织结构。医院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升职工幸福感。医院于2021年6月成立职工服务中心,在工会领导下专职为职工提供各类保障服务,如代收、代寄、存放快递及其他物品服务,以及家政预约、法律援助咨询、院内外陪护、幼儿临时托管等20项服务,聚焦职工关心的“关键小事”,努力解决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职工“排忧解难”。
(2)突出“家文化”建设。基于医务人员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特点,医院工会在相关政策要求下,健全职工疗休养制度,打造升级版疗休养服务(每人每年3000元),帮助职工从繁重的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3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