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肩负着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使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为逃脱主流意识形态的驳斥和阻拦,借助网络的多元交互场域诱导大学生自发虚无历史,这种“诱导虚无”的新型传播手段隐蔽性和渗透性更强,危害性也更大。因此,高校亟须正视历史虚无主义对思政课教学的危害、厘清历史虚无主义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及其网络嬗变
    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一种虚无的历史呈现,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任意歪曲史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在互联网技术推波助澜作用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一有利条件,持续强化发声频率、影响广度以及渗透深度。
    1.传播主体隐匿化。网络“去中心化”的特点以及多元主体互动的模式不仅赋予了网民不受地域、空间、身份限制自由灵活地参与讨论问题的权利,而且还催生出了随意发言、群体讨论的“文化论坛”。也正因如此,各大社交平台、社区论坛以及聊天群等均成了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隐蔽式传播、渗透的场所。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者身披匿名外衣,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在发起者、讨论者、转发者与跟随者以及其他角色之间自由切换,诱导大学生代为“发言”。而大学生因意识形态研判能力和认知分辨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辨别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者设置的种种话语陷阱,助攻舆论走向,助推舆论热点,不自觉地发表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不经意间沦为传播者的“代言人”。
    2.传播内容杂糅化。对于历史的言说,既包括对过去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的探究,也指向对历史事实进行有视角、立场的分析与陈述。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否认客观历史事实,而且对符合规律的历史进行歪曲,尤其在网络空间场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将历史与娱乐、社交、日常甚至戏谑、狂欢等非历史元素拼接杂糅,采用随意截取历史片段、主观臆断、移花接木等手法,将其制作成小视频、恶搞表情包等。并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进行大范围传播,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历史内容有效地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历史的外衣,将错误的价值观“夹带”进娱乐与日常的生活元素中,致使大学生在娱乐信息的洪流中难以察觉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歪曲历史的险恶用心和真实用意。
    3.传播方式隐匿化。一般来说,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采取直接灌输自身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方式进行渗透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通过有磁性的声音播报、独辟蹊径的故事标题、设置悬念的话语叙述、浅显易懂的行文风格,不仅将错误的历史观点和思想通过所谓的“大V”、意见领袖等巧妙包装进行针对性“喂养”,而且积极组织并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互动交流中诱导大学生自发地虚无历史。让大学生从个人视角出发去认识和研判历史,使得他们的整体视角被遮蔽,理性思辨被感性直观压倒,使历史从“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走入泛娱乐主义、功利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荒谬认知的观点中。传播方式隐匿化让大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此类错误思潮的影响,甚至从受传者转为传播者。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体现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准则和理想信仰,这一课程本质及其根本任务,使它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性质”。历史虚无主义者极易借助学术渗透、传媒渗透等形式影响大学生的历史观,而且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过程更具隐蔽性,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
1.历史虚无主义消解思政课课程的政治属性。***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思政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从而将其培养成“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领域入手,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及人物,随意解读碎片化的历史材料、歪曲甚至否定历史,进而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深刻认知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史,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历史虚无主义恣意涂抹剪裁碎片化的历史,丑化民族英雄,通过虚无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客观史实,进而否定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则从整体视角出发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确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否定和弱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领导作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方式来消解思政课课程的政治属性功能,阻碍思政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2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