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

【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论“言教身教、境教”在“一体化德育”建设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时常提及“言教、身教、境教”三个概念,这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当中同样适用。在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一体化德育”建设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互融互通,家长、老师、社会人士协同发力,共同致力于营造语言教育、身体行为教育、情境教育等方面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整个社会德育体系建设成效。
    一、言教,传圣人言,悟君子道
    言教,即语言教育,传圣人言,悟君子道,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圣人言:“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净口”是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养成什么样的语言习惯,代表着其具备什么样的教养和文化,也体现出“一体化德育”的效果。
    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首先要做好家庭的言教。父母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语言能力、沟通方式,会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记,影响其品性。如能在和和气气、充满爱意的家庭语言环境中成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化,自然会顺应本性,礼貌谦逊,反之,则有可能变得木讷或歇斯底里、不通人情世故。
    言教实施的主体还包括师长、学校、社会。如教师的语言和煦、温暖如春风化雨,则孩子能够受到滋养,将自己视为有意义的个体,更积极地去学习,去适应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如教师过于严厉,总对学生不假辞色,动则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习惯。
    来自社会的言教对孩子也深有影响。一个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语言环境,更能够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善良,而动则恶语相向,充满恶意的社会语言环境,则不可能培养出更为积极、友善、团结的下一代。
    当前处于后疫情时代,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已恢复,大人带孩子去研学、亲近大自然、走亲访友成为常态。一时间,公共领域尤其是高铁、飞机上关于孩子与其他乘客之间的矛盾却增多了,话题甚至一度冲上热搜。例如,某作家曾爆料称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安静地画画,却多次收到列车员提醒要带好孩子,认为受到了冒犯和歧视,从而引发网络舆论两极分化的讨论。此类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的权利意识的苏醒,另一方面也带来反思:当一个社会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对孩子充满了排斥和戒备的时候,如何期待孩子长大成年后能够去爱和尊重别人?毕竟,他们也未能在一个被爱和尊重的社会中成长。
    对孩子的言教,需要注意孩子的窗口期,当孩子特别难过、失落和渴望帮助时,父母、师长的语言教育如同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当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渴望新知识、新见解,渴望与人交流时,其脑干接收信息会特别敏捷,此刻的言教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比如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发言等。此外,通过家训、家规、校风、校训的传达,也能起到言教较好的效果。
    二、身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身教,也称行教,汉朝刘向在《列女传·鲁之母师》中写到:“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指的是夫人与众姬都效仿鲁之母师。后世遂以“身教”谓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别人。
子曰:“原创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0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