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是生态振兴的主要力量,而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综合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担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一、农民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积极作用。一是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引导农民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更加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二是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三是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培养农民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激发农民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方法、寻找新的经营模式的热情。正如***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的事业,要把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应当看到,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让农民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引导农民尊重自然、珍爱生态,进而把农民培养成具有科学理念、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有助于塑造乡村生态文化
乡村生态文化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精神指引,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是塑造乡村生态文化的重要支撑。在农民精神风貌改变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让农民了解丰富的生态文化内容和多样的生态文化载体,促使农民精神内涵不断丰富、精神境界不断提高,主动追求舒适的乡村环境和高雅的乡村文化,不断满足自身精神世界的需要;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传授环保知识,还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使农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村规民约,推动良好乡村风尚的形成;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提高农民对古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等乡村传统文化的认知,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乡村生态文化的塑造提供支持。
(三)有助于推动实现乡村生态致富
生态致富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目标,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生态致富的必然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反映出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与实现农民生态致富结合起来,创造一系列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经济增长点,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使农民深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为乡村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在生态致富目标的指引下,农民将越发主动地接受和学习生态知识,不断掌握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技能,创造出更多生态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将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和实现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二、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部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首先,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对生态价值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教育状况也在逐步改善,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还有部分农民接受新鲜事物比较缓慢,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较为欠缺。他们认为保护环境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许多农民更关注实际的生计问题,他们可能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农业生产中,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最后,受交通和信息的限制,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较难获取丰富且全面的信息资源,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0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