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6.9亿元、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7亿元、同口径增长8.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贯彻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动态清零阶段,始终坚持以快制快、果断处置,组建市县一体指挥体系,精准高效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在全省率先实施症状监测预警,统筹抓好群众生活就医保障、物流保通保畅、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保供稳价,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中央和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后,工作重心迅速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设置定点、亚定点医院28家,建成重症监护床位3000张,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药品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动能显著增强。成立市科技、人才招引指挥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全省第1位。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5人,全国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全省第2位,益大新材料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勤倍耐力全球研发中心建成投用,邹城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强市蓄势突破。深化“干部助企攀登”,“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7个集群、1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库。获评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53家,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全省首位。过会待发、排队待审、辅导备案企业达到9家,新增直接融资382亿元。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32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港航物流强势崛起。高标准编制《港产融合发展规划》,完成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航道、湖西航道下级湖段“三改二”工程,通航能力实现倍增。龙拱港一期投产运营,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开工建设。新开通5条集装箱航线、累计达到15条,货物吞吐量5600万吨、增长22%,居全省港口第5位、内河第1位;完成集装箱运输5.6万标箱、实现翻番,梁山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三)发展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惠企通”“静默认证”等78项经验获省级以上推广,“爱山东·济e办”获评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品牌。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稳增长“43条”、助企纾困“26条”,为企业退税降费15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058家,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需求拉动坚实有力。80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超计划45个百分点,62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市县两级发放消费券2.2亿元、带动消费40亿元。完成进出口848.2亿元、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12.9亿美元、增长14.5%,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济宁高新区获评省国际合作特色园区。要素保障精准高效。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创新实施用地分级分类保障,为省市重点项目预支新增用地指标1.1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万亩。扎实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活动,贷款余额达到6410.4亿元,比年初增加809.5亿元,增长14.5%。做大做强“三个百亿”,市担保集团、鲁担“惠农贷”累保余额分别达到260亿元、150亿元,分居全省第2位、第1位,高成长性企业基金认缴规模突破百亿。对上争取各类资金379亿元,其中竞争性无偿资金143亿元、政府专项债171亿元。煤炭电力稳产稳供,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四)城乡发展均衡协调。城市品质全面提升。高标准完成吴泰闸路-常青路、共青团路、太白楼路、济安桥路改造,打通断头路18条,新建停车场15处、过街天桥6座,主城区与兖州区一体化公交开通运行。改造老旧小区129个,完成棚改3043套,新改建口袋公园107处、城市污水管网87.7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公园12处,新增海绵城市31平方公里。开展城区楼顶户外广告整治,完成3条连接线、14个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获批省城市更新试点市。县域经济提质增量。所有县市区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位次前移,邹城跻身千亿俱乐部、获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曲阜、嘉祥获进步县,金乡获乡村振兴专项评价先进县。兖州、曲阜、邹城、任城分获省工业、文旅康养、生态文明、现代流通强县。济宁高新区、兖州工业园、邹城开发区、济宁经开区跻身全省园区30强。乡村振兴亮点纷呈。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粮食产量98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汶上获评国家制种大县,泗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梁山、嘉祥入选国家沿黄肉牛、大豆产业集群。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示范社121家。新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7个、增量连续5年全省第一。曲阜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邹城大束、金乡鱼山、泗水龙湾湖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兖州牛楼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8个边界外社区全部建成交房,脱贫帮扶项目建设居全省首位。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3万个,培训建筑从业人员1.4万人。新改扩建学校27所、增加学位2.2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91所、学位2.6万个,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2%、提高11个百分点,获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曲师大新校区竣工投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西片区主体完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度合作,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挂牌成立,市心理健康中心投入使用,深化医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出台稳定房地产措施,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60万元。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3.2%,“济时救”获评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标准体系,新增托位1.3万个、备案托育服务机构315家,被推荐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06处、养老床位6.7万张,老年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为群众减负6亿元。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唯一创作基地落户我市,一批文艺精品摘得全国大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浓度改善8.5%,重污染天数减少9天。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南四湖水质连续19年改善。完成18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微山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扎实推进,完成荒山绿化4.6万亩、矿山修复1.5万亩。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9%。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不断加强。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22.8%、12.2%,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全省首位。
(六)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243件、委员提案393件,创成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完善“政府部门周盘点、分管市长旬推进、市长月调度、市县一体强督查”落实机制,政府效能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对口援疆和协作万州工作成效显著,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仲裁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上下逆势奋进、砥砺前行,办成了一系列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一是内生驱动力显著增强。15项主要指标增速13项进入全省前5名,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项目758项,222个事项实现全省第一或唯一,“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成为全市干部的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二是产业竞争力系统厚植。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山能智慧产业园等“链主”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过百亿的汉行新能源、亘元锂电项目签约落地,投资体量、发展前景均刷新我市招商引资历史纪录。三是城市承载力跨越突破。高水平编制《都市区发展研究及行动计划》,52个都市区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新机场高速、环湖大道东线、G327改建、洸府河堤顶路竣工通车,新机场基本完工,济曲快速路加速推进,雄商高铁、济邹高速开工建设;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摘下湿地保护全球最高荣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进展顺利,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建成使用,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中医医疗中心主体封顶,极大拓展了一体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空间”。四是文化软实力蝶变跃升。高标准承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入选中组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级景区,济宁正加速成为“近悦远来之城”。五是群众向心力空前凝聚。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各行业劳动者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广大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济宁精神、济宁力量。事实证明,只要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就一定能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再攀新高!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中央和省驻济单位,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投资消费相对乏力,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产业竞争力、创新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断点”“堵点”,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城乡发展还不均衡,民生保障仍有短板,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二、202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坚决守牢“一排底线”,促进经济稳中提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力争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力争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重点做好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制造强市战略,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作为首位战略,深化“干部助企攀登”,实施“四大攀登行动”,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
一是打造高素质强企方阵。实施攀登企业扩规倍增计划,逐企制定攀登目标,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表彰重奖攀登成效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新增营收过亿元企业160家、达到530家以上,新增过50亿元企业5家、达到17家,确保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6家,全力支持太阳纸业冲刺千亿企业。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以上,争创省长质量奖。开展“百家企业专家行”活动,“一企一专班”全链条服务43家重点上市企业,新增上市公司3家。实施“四上”企业提质行动,新增“四上”企业2000家。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设立“技改专项贷”,滚动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转型升级,技改投资突破800亿元。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积极搭建成长交流平台,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勇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是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聚力19条核心产业链条,落实“九个一”机制,“一链一策”精准开展补链强链,每条产业链至少实施20个新上项目,“231”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以产品智能化、配套本地化为主攻方向,全速推进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鼓励山推拓展产品领域,提升重汽商用车本地配套率,投产运营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推动兖州农机和数控机床、曲阜汽车电子、梁山专用汽车等产业提档升级,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高端化工产业,聚焦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条,提升7家化工园区承载能力,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加快恒信50万吨乙醇、七洲化工、世纪连泓等项目建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全市之力推进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年内建成一期厂房、实现设备进场,精准招引一批上下游龙头企业,打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培育燃料电池整车和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实施珞石机器人二期、晶导微电子功率芯片、加睿晶欣半导体、海富电子光学盖板等项目,做强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北斗导航4条产业链,新培育2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新材料产业,与山东大学共建先进碳材料工程研究院,加快推进碳素集团15万吨预焙阳极、瑞城宇航碳纤维等项目,建设山东先进碳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实体化运作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打造梁山、微山稀土产业园,形成“一院两园区”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力度,重点推进鲁抗、辰欣、康源堂项目建设,支持济宁高新区打造药物研发、高端制剂产业高地,加快邹城、鱼台、嘉祥、汶上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水污染防治、绿色节能建材两条核心产业链,培育公用环保、天意机械等重点企业,支持济宁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
三是强化高品质服务保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打好政策、土地、资金组合拳,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政策红利,深挖财税金融、外资外贸、稳岗就业等政策潜力,确保直达快享。深化重点项目用地分级分类保障,优化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实行“标准地”出让,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每月召开政金企合作对接会,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项目库,开展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鼓励银行实行阶段优惠利率,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避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持续放大“三个百亿”作用,市担保集团累保余额突破350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基金新落地项目10个以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各级干部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二)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稳定经济基本盘上展现新作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挖需求潜力,强化项目牵引,突出对外开放,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推动消费扩容提档。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扩大大宗消费,出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支持政策,放大消费券乘数效应。繁荣活跃接触性消费,提升太白楼路、金宇路、京杭路、吟龙湾四大商圈能级,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1条高品质商业街,开展百场促消费活动,建设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挖潜文旅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举办“黄河大集”系列活动,打响“孔府菜”品牌,争创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tufanwen.com/10239.html